猝不及防的成长

  ■明前茶

  7月,薛英子还在与三位室友商量毕业旅行的事,天气炎热,加上暑假有旅游要求的家庭太多,住宿餐饮的费用都远超预期,商量了好久,姑娘们也没有找到心仪的目的地。这天,薛英子灵机一动,邀请室友们去她的家乡小住几日,权当毕业旅行,理由是:“你们三个都在大城市长大,见过的咖啡馆比谷仓都多。旅行的意义在哪里?100多年前,英国作家毛姆来到中国,溯长江而上,他的目标就是见识与自己完全不同的生活。我保证,如果你们有空来见识下中国真实的乡村,就能明白,改变乡村的工作,哪怕只做了一点点,会有怎样的成就感。”

  姑娘们来到乡下,很快就体验到了乡村毕业旅行的与众不同之处:每天早上5点钟就被村里的鸡鸣犬吠叫醒,老两口已经去了果园忙碌,烧柴做饭、洒扫庭院、浇花喂鸡,就成了四个姑娘的事。果园正值收获大忙时节,三个远道而来的女大学生,不得不像薛英子的家人一样,一天只有空吃两顿饭;吃肉是奢侈的,因为谁也没有空到镇上去买;吃鸡也是奢侈的,因为仅有的母鸡都是农家院里的宝贝,等着下蛋。收工归来,哪怕是严严实实戴着遮阳面罩,姑娘们的脸都被暑气熏得发红,迫切需要下水去凉快凉快,薛英子带着她们卷起裤腿,赤脚蹚过池塘与小溪,把湿漉漉的地笼从水里打捞出来,里面有什么就吃什么,运气好时,有黄鳝、泥鳅,也有小龙虾,运气不好时,只有几条连猫都看不上的小鱼,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大家已经饿坏了,随手采摘房前屋后长得蓬蓬勃勃的老苋菜、南瓜藤,还有吃不厌的豇豆、辣椒与茄子,刚从菜地里“活杀”的蔬菜,加几粒蒜子和少许生抽炒炒,也能干掉一大碗米饭。

  大部分乡村生活的体验,都是三个城里长大的姑娘这辈子的头一次:

  摘桃子,桃毛会从短袖衫与护袖之间两厘米的缝隙中钻进来,那一小圈皮肤就痒得很;

  好品种的桃树都架设了防鸟网,在里面钻来钻去,摘桃子的人很快闷出了一头汗;

  鸟儿很狡猾,会从防鸟网的缝隙中瞅准鲜桃啄食一口,姑娘们也像节俭的老农一样,把那已经被啄破的桃子摘下来,草草擦去桃子上的毛,撕了皮,自己吃了;

  桃子的地头收购价一天一个样,桃子大丰收,农民反而有愁容;

  四个姑娘开始站在地头上与果贩讨价还价,她们这辈子还从没有为收购价多一毛两毛跟人争得面红耳赤的体验;

  压价的果贩子走了,姑娘们硬是扣下两大筐桃子,准备直播卖桃。不体验不知道,一体验吓一跳,不穿长裤,换上漂亮的汉服袍子在桃园里扮演直播小仙子,不到一小时功夫,蚊虫就把小腿咬成了“赤豆粽子”……

  四天过去了,薛英子的爷爷奶奶过意不去,说什么也不让姑娘们去果园了,他们另外雇了去摘桃的工人,让孙女带着室友们四处游玩。姑娘们借了邻居的自行车,去水库游泳,还尝试去河滩上钓鱼和野炊,她们很快发现了从没有留心过的现象:留守乡村的大部分老人,既寂寞又节俭,外面来的年轻人愿意与他们多拉呱两句,他们都很开心、很激动,非要给姑娘们泡金银花茶,又非要从菜园深处拨拉出几只大香瓜,当场切开给姑娘们解暑。

  姑娘们这才发现,这些勤俭了一辈子的老农,只在孙儿们的房间里安装了空调,他们自己住的房间里,甚至都没有准备电风扇,这么热的天,他们还是保持着几十年前的习惯:晚上睡觉热醒了,用井水擦身,又用井水擦拭凉席,取那一点凉气再睡。

  城里来的姑娘很感慨,也很感伤。她们决定在离开乡村之前,不着痕迹地为老人们做点事,她们把做家教攒下的钱拿出来,又拿出大学最后一年的奖学金,迅速在网上买了低耗能的智能摇头小电扇12台。

  薛英子提醒说,村里的老人都犟得很,也很有自尊心,白送他们的东西,他们肯定不要。这小电扇一定要是自己“挣出来”的,他们才肯用。于是,城里来的姑娘特地为乡村的留守老人们办了一场纳凉晚会,召集大家唱红歌、唱山歌,还召集大家踢毽子、滚铁环,用狗尾巴草编小动物,用棕榈叶编织出昆虫和传说中的凤凰。

  这一天,姑娘们带着这些普遍已经六七十岁的老人们,暂且离开繁重劳作,秒回少年。她们在离薛英子家不远的晒场上,提前用裁开的编织袋搭起凉棚,让表演者有地方表演,让观看者不是瞪大了眼睛就是哈哈大笑。不管是对歌的胜利者、踢100下毽子都不落地的老人,还是能用大把棕榈叶,以撕、缠、拉、绕、刺、折、编、扣、收边等手法,编织出蜻蜓、蚂蚱、螳螂等昆虫的民间高手,都得到了智能摇头小电扇作为奖励。他们捧着乳白色的小电扇,酱油色的脸庞绽放开怀笑容,就像一个孩子。

  “毕业旅行”很快就结束了,这天黄昏,薛英子搭乘邻居的运货拖拉机,送三位好友去赶最后一班长途汽车。四个姑娘坐在一筐又一筐的酥梨中间,清新又惆怅的梨香环绕着她们,就像这个与众不同又转瞬即逝的夏天。拖拉机驶过平原上一望无际的稻田、果园、苗圃,路过湖荡之时,可以在拖拉机的车斗里闻见沁人心脾的荷香。

  在习习晚风与拖拉机的轰鸣声中,所有的人都在回想乡村生活带来的收获。是的,她们特殊的毕业旅行,并不是在什么地方吃了一些美食,照了一些美照,打卡了一些明信片上常见的风景点,而是实实在在地用自己的汗水和辛劳,影响了某个时空交叉点上,几个或十几个乡村老人的生活方式,给予了他们意外的亲情与幸福感;而她们也借此跳出了舒适圈,切身去体会散布在广袤田野上的农人,究竟内心的渴求是什么。她们终于跳出了一己之体验,对为城里人提供粮食与蔬菜的父老乡亲有了更深的体恤之情。

  能得到这样猝不及防的成长,方能在见识上、在责任感上初步“毕业”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