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儿童的天然之乐

  □葛鑫

  遥想古时,那时的儿童,没有今日的电子产品和繁多的课业,却拥有大自然最纯真的馈赠。他们在田间地头追逐嬉戏,爬树、抓鱼、摘莲蓬、踏着青草追蝴蝶,那欢快的身影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至今仍然感染着我们。

  古代儿童,他们的快乐往往与大自然紧密相连。他们追逐蝴蝶,嬉戏于花丛之间,那份童真无邪,令人心驰神往。如杨万里在《宿新市徐公店》中写道:“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诗中孩子们追逐着黄色的蝴蝶,穿梭在金黄的菜花丛中。他们并不在乎是否能捉到蝴蝶,重要的是那份追逐的过程,那份与自然亲密接触的喜悦。

  古代儿童有大把的时间嬉戏于山水间,他们或泛舟湖上、或登山望远,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袁枚的《所见》让我们看到了牧童的快乐。他们骑着黄牛,穿梭在绿意盎然的林间,歌声悠扬,回荡在山谷中。那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快乐,是现代社会中难以寻觅的。

  古代儿童的快乐不仅来自大自然的馈赠,还来自家庭和社会。“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杨万里的《稚子弄冰》中,孩子们在寒冷的冬天里,用彩线穿着冰块玩耍,那份童趣和天真让人忍俊不禁。而在家庭中,父母长辈的呵护与教导,也为他们的成长增添了无尽的快乐。

  古代儿童的快乐还体现在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好奇上。胡令能的《小儿垂钓》中,“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描绘了一个蓬头垢面的孩子专注垂钓的场景。他或许并不懂得垂钓的技巧,但他却用纯真与执着,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与希望。

  古代儿童也读书学习,学习之余也有自己的小调皮。那“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的诗句,便展现了儿童们在学习之余,也不忘寻找生活中的乐趣。

  此外,古代儿童还常常展现出机智与聪慧。《所见》中的牧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这种对自然的观察与理解,不仅展现了儿童的聪明才智,也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探索。

  当然,古代儿童的快乐也离不开亲情的陪伴。他们与父母兄弟姐妹共度欢乐时光,那份温馨与幸福,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最美好的回忆。如孟郊在《游子吟》中写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诗中母亲为游子缝制衣服的情景,展现了母爱的伟大与温暖,同时也传递出孩子在家庭中享受到的关爱与幸福。

  古代儿童的快乐,是那样真实、那样动人。它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容,听到了他们欢快的笑声。这些快乐时光,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