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微评论

  【农业文化遗产“上新”】

  近日,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成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至此,我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增至25项。这不仅是对我国悠久农耕文明的认可,更让传统农耕智慧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农业文化遗产承载着一方水土的历史记忆与民俗风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举办相应节庆活动,不仅传承了农耕文化,更唤醒了人们心底的文化记忆,成为展示地域特色的金字招牌。

  农业文化遗产对乡村振兴的赋能作用不容小觑。作为乡村文化的根脉,挖掘传承这些遗产,能够极大丰富乡村文化内涵,筑牢文化自信根基。农业文化遗产凭借独特资源禀赋,为乡村产业发展开辟新路径。同时,随着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传统技艺的价值被重新认知,既留住了懂传统技艺的农民,也吸引了专家学者、年轻人才返乡创业,培育出一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理念、新技术。

  【夯实“大国粮仓”】

  夏粮收购是全年粮食收购的首战,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和农村经济发展,更是确保全年粮食市场稳定的关键一环。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近日召开全国夏粮收购工作会议,强调各地各有关单位要全面准确把握夏粮收购形势,精心谋划部署、扎实有序推进夏粮收购各项工作,全力保障农民售粮顺畅,推动粮食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

  初步预计,新季夏粮收购量将达到2000亿斤左右,今年我国继续在主产区实行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收购价格和数量已经公开对外发布。目前,湖北、四川等地小麦已陆续上市,质量总体较好。保障农民卖粮无忧,保障粮食储备管理安全,全力夺取夏粮丰收,各地力求夏粮收购各环节科学、高效、有序运转,确保颗粒归仓。

  粮食安全是民生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各地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通过政策护航、资金支持、服务保障,将“有人收粮、有钱收粮、有仓收粮、有车运粮”严格落实到位,确保粮食市场稳定运行。统筹做好夏粮收购工作,将为完成全年粮食生产目标、进一步端牢中国饭碗打下坚实基础。

  【毕业照怎么拍,不妨学生说了算】

  据报道,福建省泉州市教育局近日发布关于规范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毕业照拍摄收费的通知,要求集体毕业照拍摄费用不得转嫁给家长,学校将统一安排免费毕业照,确保每位学生都有纪念照;个性化需求可小范围私下组织,比如额外拍摄创意合照等,但需家长自行协调。一经发现违规将依法严肃查处,情节严重的将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泉州此次出手整治,看似针对的是一张照片的价格,实际上是硬碰了教育场域的多重神经。曾有中学家委会发起投票,以“全班36人同意、2人弃权”通过人均500元的拍摄方案,但私下却有家长抱怨:“谁敢在班级群里投反对票?”这种裹挟着群体压力的“自愿消费”,折射出家校关系的微妙失衡。

  在治理逻辑上,泉州的做法颇具启示。泉州并没有粗暴叫停所有创意拍摄,而是划出清晰的“双轨线”:基础集体照由学校买单,个性化项目由家长自由组合。这既守住了教育公平的底线,又为合理需求留出空间。这种分流处理,某种程度上破解了“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治理困境。

  学校也不妨让学生自主讨论拍摄方案,预算明细张贴在教室公告栏。也可鼓励同学间互相拍摄——多年后想起这一情景,可能会比照片本身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