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不完的烂苹果
曾德凤
□曾德凤
有一个丈夫,老是抱怨老婆让他没完没了地吃烂苹果。怎么回事呢?原来,他们家为了省些钱,常一箱一箱地买苹果回家。这个消费策略本没有什么错。错就错在这家的老婆消费方式走上了歧路,她总是发现某些苹果有点烂了,便迫不及待地拿出来削去坏的给丈夫吃。她觉得,烂的不赶快吃便更烂了,彻底浪费了。如此,丈夫总在吃烂苹果,直至一箱苹果全部消灭。这种消费观念是有严重问题的,正确的消费方式应该是只吃好苹果,且赶快吃,使烂苹果减少到最低程度;出现了烂苹果,坚决扔掉。这样,你扔掉的只是少数几个坏苹果,吃的绝大部分是好苹果,很划算。如此,丈夫就没有理由再抱怨了。
这个事例,与西方社会学家发现的苹果定律暗合。该定律称:如果一堆苹果,有好有坏,你就应该先吃好的,把坏的扔掉。如果你先吃坏的,好的也会变坏,你将永远也吃不到好的。人生亦如此。
类似的现象,比比皆是。
有人几乎天天都吃剩饭菜。香喷喷的饭,一旦变成了剩饭,离香喷喷便有了北京到南京的距离。那些菜,吃新鲜的是美味佳肴,而“晋升”成了剩菜之后,身价便飞流直下三千尺。热衷于吃剩饭菜,有些人是源于对食物的敬畏之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而更多的人,是出于节俭的目的。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的道理,这些人理解得十二分透彻。其实,这些人大半辈子的节俭,省下的并没有多少。要不浪费,少烧点即可,天天吃剩饭菜,是家庭伙食安排计划不周、管理混乱,省下的只是一个节俭的虚名而已。如果只是自己麻醉一下自己,换个高兴,那也没坏到哪里去。坏事的是,剩饭菜除了口感差这个污点外,医学研究表明,剩菜中的盐会变成亚硝酸盐,那可是致癌物。很多人不知不觉地倒在了自己为自己掘的坟墓里。这要算经济账的话,也会算得心惊肉跳。
有一老汉,也常犯类似老吃烂苹果和剩饭菜的毛病。举例来说吧:三年前,女儿为他买了一只当时最先进的电饭煲,可他的那只十年前买的老掉牙的电饭煲特别的劳模,七老八十了也没有一点问题,也没有一点想退休的迹象。他舍不得,一直坚持在用老而又老的旧电饭煲,那只新电饭煲被雪藏了三年,看老电饭煲那股不服老的劲儿,新电饭煲恐怕还得再等下去,就像查尔斯王子等接班等得心灰意懒一样,那只新电饭煲在日新月异的技术面前已显老态,再等上数年,很可能老态龙钟,远远落后于电饭煲新时代了。待它接班时,无疑又是一个落后分子,等同于一个旧电饭煲。新电饭煲与旧电饭煲比,无论在做饭的口感和操作的方便性等方面,都更优秀。老汉已错过了一轮,看来,他不改变观念,还得错下去。当然,他自己是不会觉得错了,而是觉得省了。
如果我在这里讲述的老吃烂苹果和剩饭菜之类事儿,是在猎奇,以博人一笑,那就笑一笑便罢了。问题是,这是一种很普遍的生活现象,许多人都在日复一日重复地做着老吃烂苹果和剩饭菜之类的事,更可悲的是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多不明智。愿我的喋喋不休,能唤醒一些梦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