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嶀浦摩崖题刻考

嶀浦庙下潭壁石刻
沈家湾黄岩头石刻

  □朱刚

  在剡北(今嵊州三界)嶀浦潭附近有两块南宋摩崖题刻,分别为淳祐辛丑(1241)、淳祐丙午(1246)所镌,系阴文楷书,句式相似。虽历经约800年历史,字迹仍清晰可辨,保存状况良好。由于《嘉泰会稽志》《剡录》成书时间均早于淳祐年,故这两块摩崖题刻未被收录。清代《越中金石记》、民国《嵊县志》亦失载。题刻录文断句如下:

  一.淳祐辛丑,相山王立爱、霅川陈造、山阴石保之、四山石正洪恭谒。(注:在嶀浦庙下潭壁。每行5字,全文25字。)

  二.淳祐丙午春,乐庵陈造,竹埜王立爱,蓬莱山翁石保之,省鹤轩先生墓同来。(注:在沈家湾黄岩头岩壁。6行29字。)

  石刻所处位置近嶀浦潭。嶀浦有水口之名,曹娥江潮至此而返。此地岩壑奇耸,为溪山最胜处。从石刻年代看,淳祐(1241~1252)是南宋理宗赵昀的第五个年号,二者前后相隔5年。从文字内容看,是同批人经过嶀浦潭而留题。主要人物有王立爱、陈造、石保之、石正洪,其中第二次来时虽少了石正洪,但也明确了他们此行的目的,即拜谒“鹤轩先生”之墓而来。“相山、霅川、山阴、四山”表明各自地望;“乐庵、竹埜、蓬莱山翁”当为字号。

  关于“相山王立爱”。民国铅印本《杭州府志》(职官四·宋县令)载有“王立爱”者,淳祐间曾任临安府钱塘县令。相山,江西抚州崇仁县、安徽淮北均有同名之山。又《宋史》(列传·徐宗仁)记载,开庆元年(1259)国子监主簿徐宗仁《上皇帝书》中提及“王立爱”,与董宋臣、丁大全等人一起被视作奸臣,要求罢斥,以肃朝纲。癸亥景定四年(1263)二月丙辰,因吴潜、丁大全党争事,王立爱被贬谪信州(今江西上饶)并永不放还。

  关于“霅川陈造”。清人钱大昕所著《十驾斋养新录》(卷十二·宋人同姓名)记载宋人有二陈造:“一字唐卿,高邮人,号江湖长翁;一字周士,吴兴人,直斋之子,通判嘉兴府。”前者高邮陈造卒于1203年,淳祐间已不在人世,不可能是嶀浦潭石刻之题名者。后者吴兴陈造,南宋周密的《齐东野语》(卷九·陈周士)中有所记载:“陈周士造,直斋侍郎振孙之长子,登第为嘉禾倅,摄郡。”霅溪在吴兴县治南(今浙江湖州),又谓之霅川。故“霅川陈造”与“吴兴陈造”实为同个人,即南宋知名藏书家陈振孙之子陈造(字周士)。陈造于淳祐丙午年(1246)再次来到嵊县嶀浦,在此留题后十年去世。

  关于“山阴石保之”。《南明石氏宗谱》(卷三):“石正保,字明仲,行季三十,一名保之。孝隆公之子。登乡进士,补太学生。任庆元户曹,又鄞县主簿、监省仓上介司门,终迪功郎。”石正保,即石保之。世传记其父:“石孝隆,字君大,行万六,小字余孙,宗昭公五子。登乡进士,补太学生。以父荫历湖州瞻军库、无为军司,知潭州善化县事,又镇江府通判、三省枢密院司门兼提辖封樁库,知广德军,主管鸿禧观。配孙氏。子一;女二:长适陈造、次适王立爱。墓剡邑东隅乡湾浦山。”石孝隆除一子保之外,尚有二女许配给了陈造、王立爱,陈造与王立爱实际是连襟关系。结合嶀浦二题刻分别有“恭谒”“省墓”字样,当是王立爱、陈造前来给岳丈石孝隆扫墓过嶀浦时留题,一同前来的还有石保之。“鹤轩”应即石孝隆之名号,而石保之生前已居山阴,故称“山阴石保之”,其卒后亦归葬湾浦山父茔侧。

  关于“四山石正洪”。《南明石氏宗谱》(卷之三·濋公派下世系)载:“石正洪,行曾九。配王氏。子一:建夫;女一,适董世明。墓沃州西岸。”石正洪与石保之实为族兄弟关系。宋时改剡县为嵊县,取四山环合为“嵊”之义。石正洪先祖墓在嵊地,其名前缀“四山”二字,盖示不忘本。

  南宋嶀浦摩崖题刻,是宋韵文化的实物载体,具有较高辨识度。嵊州境内诸如此类的重要文化标识,值得保护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