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光片羽(六十六)
张天野
□张天野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解读】:语出《荀子·劝学》。荀子说,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
【点评】:站得高,看得远。荀子在两千年前就体味到了这点。近日,笔者读到有些类似的两句:“站得低,看得清。”不觉莞尔,登高望远,战略上总揽全局,站低看清,战术上洞察入微。两者看似迥异,实则异曲同工。人们常说:“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其实就是很好的诠释。寻找适合自己的位置,也要充分利用所处位置的视角,这都是学问啊!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解读】:诗句出自杜牧《九日齐山登高》。意思是讲,尘世烦扰平生难逢让人开口一笑的事,满山盛开的菊花我定要插满头才归。
【点评】:《上海滩》里的丁力发迹时送女人菊花,招来嘲笑,杜牧菊花插满头却是豪放,古今差异可见一斑。两句诗都用典,开口笑出自《庄子》“其中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矣”,菊花出自陶渊明。从中我们可看出,诗人内心也是苦闷的,只是强颜欢笑。人生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哭着还是微笑着面对,杜牧给出了答案,对我们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解读】:此为郑板桥《新竹》诗。本诗比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新生力量的成长又须老一代积极扶持。
【点评】:郑板桥爱竹,这首竹诗写出了新意,老竹扶持新竹,生生不息。人们常讲新陈代谢,以为新的取代旧的、老的是自然规律。其实,新老并非对立,没有老的扶持,新的不会顺利“接班”。牛顿曾说,他之所以取得成就,是因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看问题不能片面,鼓励新事物时,也不应把旧事物一耙子打死,“十丈龙孙绕凤池”才是更好的方式。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解读】:这是明朝曹学佺写的一副对联。意思是说,讲义气的多半是从事低贱职业的人,而有知识的读书人往往是见利忘义的小人。
【点评】:据说曹学佺在广西为官时,有权贵放狗咬某秀才,有壮士仗义出手打死恶犬,权贵诬告壮士,更可恶的是秀才贪利作伪证,曹学佺公平断案后写下此联。秀才饱读诗书,却选择了作伪证,他学的知识让他以利为先,这从侧面反映了教育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