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好终将被看见
游宇明
□游宇明
有两句俗语,我一直不怎么喜欢,一句叫“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一句叫“好心不得好报,黄泥巴打成黑灶”。它们的错误在于对生活的世界缺少应有的信心,笼统地否定好心与善良的意义,误导了人性。
“好心不得好报”“人善被人欺”这样的事在生活中有没有?回答自然是肯定的。毕竟社会不是真空,人心也不都是纯洁的白纸。但我们更应该看到,好心与善良一时被辜负终究是小概率事件,无视道德、刻意亵渎别人善意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一个人只要真心且长期向好、向善,他的“不得好报”“被人欺”很难发生。
《世说新语》讲过一个故事。西晋时官拜太保的王祥少时丧母,父亲续娶。他待后母非常恭敬,不知怎么的后母就是不喜欢他。王祥家里有一棵李树,后母经常叫他去看守,刮风下雨也不准离开。某次,王祥睡在别的床上,后母暗中过去用刀砍他。碰巧王祥起床解手,后母一刀砍空,只砍在被子上。王祥知道后母非常恨他,就跪在地上请求其处死自己。后母深受感动,幡然悔悟,自此待他如亲生孩子。
四川南充一位姓冯的小伙子因为家境贫寒,二十好几还没有娶妻,经人介绍,认识了湖北一位姓陈的单亲妈妈。当时这位单亲妈妈生活极其艰难,为前夫看病欠了五六万块钱高利贷,身后还拖着两个只有几岁的孩子。她之前也跟别的男子相过亲,那些人都被她糟糕的生活条件吓坏了。小伙子没有嫌弃,勇敢地留了下来。然而,这种堪称大义的选择,并未得到别人的理解。他面临的人际环境极其恶劣:父母觉得他一个小伙子娶个带“拖油瓶”的女人脸上无光,坚决反对;妻子的原公公、婆婆认为只有穷地方才愿意做上门女婿,看不起他;村里人看到他是外地人,有点什么事就欺侮他;两个继子担心他将妈妈领走,极端仇视他,平时只叫他“喂”,一声“爸”也不愿给。这位冯姓小伙子是如何应对的呢?家里的重活、累活抢着干;孩子们剩下的饭,他不声不响吃了;大的继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他没日没夜地照顾;妻子的前婆婆得了重病,他一日三餐做好送去,就因为老人说了句想吃酱油瓜,他听成了瓜,赤着脚跑了8里路,气喘吁吁地将瓜买了回来;二继子检查出与大继子同样的病,为了积攒给孩子治病的钱,他白天去干苦力,晚上去装垃圾车;村子的土路烂了,他不声不响地用石料垫好……时光不留情面,在20多年里,将小冯变成大冯再变成满眼疲倦、一脸沧桑的老冯;时光也终有温情,它让老冯不仅得到了妻子真诚的爱,还让他获得了妻子前公婆、两个继子与村里人的高度认可。二继子上重庆卫视专门感谢他,第一次真诚地叫他“爸”。他务工回家,邻居们说:“你家要没收拾,别收拾了,去我家住就行。”
人都是希望自己被善待的,付出爱的人最初被误解,不是人们不需要这种爱,更不是人们看不起这种爱,实在是因为人们在怀疑这种爱的真假,一旦你的功夫下到相当程度,使大家觉得你诚意满满,他们便会改变态度。王祥的后母待他由坏变好,老冯身边的人对他的接纳,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害怕“好心不得好报”“人善被人欺”而吝于付出对别人的好心与善意,既会愧对绝大多数有良知和正常是非观的人,也会辜负渴望被信任的自己。
世间只有暂时没有被清算的坏与恶,却很少有长久被漠视的爱与善。一个人秉承一颗正直而无私的心行走于世,所有的好终将被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