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酒价几何

  □王兆贵

  北宋钱塘名僧文莹,在《玉壶清话》中,详细记载了一段关于唐代酒价的君臣对话。大意是说,宋真宗问近臣,唐代的酒价是多少?一时间,没人说得出。大臣丁谓应声答道:斗酒三百。皇上问他怎么知道的?丁谓说,杜甫有诗为证:“速宜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

  这件事,在刘攽的《中山诗话》中也有提及。刘攽是北宋的史学家,他曾协助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由此看来,他与文莹的记叙恐非无稽之谈。据《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唐德宗建中三年,为补助军费,禁止私酿,“置肆酿酒,斛收直(值)三千”。按一斛等于十斗算,杜甫诗中所言斗酒三百是有依据的。南宋诗人廖行之在《西郊即事三首》中说:“唐年斗酒价三百,苦贵已起诗翁言。”元末明初文史学者高启在《京师苦寒》中发问:“陌头酒价虽苦贵,一斗三百谁能论。”可见,那时的酒价也很贵,可谁又能去理论呢?

  即便如此,以诗论史仍不足采信。所以,刘攽在文后评价说,丁谓的回答“亦一时之善对”。丁谓临场发挥,对答如流,就像如今的答记者问一样,不过是机敏应对而已,也有点像脑筋急转弯,并非标准答案。唐朝历时近三个世纪,三百青铜钱一斗的酒价,怎么可能保持不涨不跌呢?

  在唐诗中,还经常能够读到“斗酒十千”的句段,如王维的“新丰美酒斗十千”、李白的“金樽清酒斗十千”、白居易的“共把十千沽一斗”等。南宋学者王楙在《野客丛书》中解释说,这是借用曹植“美酒斗十千”的典故,意在赞誉美酒,而非确指唐代酒价。

  唐诗中,提及酒价的句子很多,有高有低。因此后世文人在征引的同时,质疑声不断。窃以为,诗人毕竟不是商人,也不是当世的物价调查记录者,诗歌虽不能脱离现实而胡说,但却自有浪漫的表达方式。唐诗中提到的酒价,并非取信与否的问题,而是不能一概而论。唐代酒价几何,恐很难说得清楚。就算采取“诗史互证”的方式,也不会给出精确的答案。道理很简单:首先,时间跨度长,有太平盛世与战乱时期之分;其次,地域分布广,有通都大邑与穷乡僻壤之别;再次,酒水种类多,有谷物酿制与果品发酵之异。仅就这三个因素而言,唐代酒价的单一推定就站不住脚。

  当然,丁谓的回答也并非是空穴来风。在《杜臆》一书中,明代文学家王嗣奭引用北齐卢思道的话说:“长安酒钱,斗价三百。此诗酒价苦贵,乃实语。”照此看来,丁谓这个人还是有些见识的。仅从他能从前人诗中留心当年酒价,也可以看出他是个有经济头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