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风起正清明

  □金锡逊

  梨花在枝头展开了五瓣白雪,嫩嫩的枝丫摇曳着,飘荡着春天的喜悦。梨树林成了一片香雪海。“梨花风起正清明”,在梨花的伴送下,清明节到了。

  有本古书《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原来这就是清明节气的来历了。

  清明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风和日丽,雨量充沛,春暖花开,桃红柳绿,万物新生。农村人大多在这天开始春耕春种、植树了。

  清明节是人所皆知的传统的祭祀、娱乐节日。奇怪的是,哀、乐两极竟然会在同一天!没问题吧?

  清明扫墓祭祀的风俗在秦代以前已经存在了,唐代正式定了下来,这事在《旧唐书》里就有记载的。一些诗歌也可以作证。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他的《寒食野望吟》中描写了扫墓的情景:“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杜牧也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诗句描写清明情景。宋代政府具体规定从寒食至清明祭扫坟墓三日,师生放假郊游。

  在我国,无论南北东西,清明的具体做法虽有不同,但是意义是一样的。

  清明时节,阳春三月,万物一派生气勃勃,自古以来老百姓在扫墓之余,还有郊外踏青或说春游的习俗。古代也有叫探春、寻春的。那么,这一天踏青春游就不奇怪。

  杜甫清明诗就是写踏青的:“著处繁花务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渡头翠柳艳明眉,争道朱蹄骄啮膝。”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描绘了清明时东京人出郭郊游,踏青归来的情景。

  明代人张岱在《陶庵梦忆》中有记江苏扬州在清明节踏青情景的:“扬州清明,城中男女毕出……是日,四方流寓及徽商西贾、曲中名妓,一切好事之徒,无不咸集。长塘丰草,走马放鹰;高阜平岗,斗鸡蹴鞠;茂林清樾,擘阮弹筝;浪子相扑,童稚纸鸢,老僧因果,瞽者说书。立者林林,蹲者蛰蜇。”

  宋代的杭州,清明节的热闹也不让明代扬州:“清明……苏堤一带,桃柳阴浓,红翠间错,走索、骠骑、飞钱、抛钹、踢木、撒沙、吞刀、吐火……又有买卖赶趣,香茶细果……彩妆傀儡,莲船战马……以诱悦童曹者。”宋代吴惟信有《苏堤清明即事》诗云:“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也是写那时的杭州清明。

  清明节那天,还有很多娱乐活动,其中就有放风筝。放风筝的习俗至今不衰,山东潍坊的风筝节全国各地都有人参加。

  当然,还有吃青团的习俗,小时候我跟着堂姐采来青艾,和在糯米团子里,做成“青团”,软软的,香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