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墙为啥姓萧

  □古傲生

  有句成语叫“祸起萧墙”,不了解国学的朋友大概心里有点疑惑:萧墙是堵什么墙?为啥这没生命的墙还有了姓氏,姓萧呢?

  这句成语出自孔子之口。《论语·季氏》里讲,鲁国的执政者季孙氏要出兵讨伐小国颛臾,冉有和子路当时是季康子的家臣,两人把这件事告诉了老师孔子,孔子很不满,非常有预见性地说:“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翻译过来就是说,我恐怕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这个小国,而是在鲁国内部。事实上,当时鲁国国君大权旁落,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三桓把持了朝政,三桓之间也是矛盾重重,孔子很敏锐地觉察到了季孙氏的祸患在内不在外。后来,人们用这一典故表示内部祸乱之意。

  萧墙又称塞门、门屏,指古代宫室内当门的矮墙,很类似后世民居里的影壁。这堵墙的作用在于遮挡外人的视线,防止外人向大门内窥视。臣子要到宫室里晋见君王,进宫室首先要经过萧墙,所以萧墙之内指的就是宫内。

  至于为何叫萧墙,有学者以为“萧”通肃,有屏除的意思,萧墙即肃墙。笔者推测,肃墙叫起来比较拗口,古人讲究音韵之美,称萧墙就音韵和谐了许多。汉代有座萧关,在今宁夏固原市东南,是著名的关隘,笔者觉得这个萧关也可能是肃关的变音。

  另外,笔者还有个想法,感觉萧墙很可能就是小墙,宫内的这段影壁墙,比起宫外的大墙,自然是小之又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