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清风同眠

  □游宇明

  几年前,与朋友去乡下吃了一顿饭,吃的是什么菜已经忘了,却记住了主人朴实而“奢华”的住所。

  那栋小楼外表并不起眼,面积也不大,上下两层加起来也不过三百平方米,一楼迎客、吃饭、做车库,二楼饮茶、读书、睡觉。小楼前面有一个十来亩的小湖,屋后有一座小山,四十分钟之内便可以打一个来回,我觉得这真是合适不过,屋后的山不能太矮,太矮感觉不到攀登的快乐;也不可太高,太高会让人心生恐惧。主人利用山坡设计了一个小院子,低处栽几棵梨树、桃树,架几棚阳光玫瑰或巨峰葡萄,高处种些白菜、南瓜、萝卜、四季豆。

  在城市,想要拥有与大自然共存的生活实在太难了。我住在十七楼,每日出门,最先接触的就是电梯。这里有冰冷的大理石,有梯厢里闪闪发光的不锈钢,有炎热季节咚咚作响的排风扇,有头顶高悬的LED灯和监控,但没有草地、花朵,没有蓝天、白云,没有昆虫在屋前跳跃、萤火虫在地坪里飞来飞去,就算出了门,头顶的天空是被楼群切割得细细碎碎的,脚下的大地是被覆盖了厚厚的水泥和沥青的,我们既听不到大自然的呼吸,也感受不到它四季细微的律动。功成名就的梭罗和韩少功都曾阶段性地从城市出走,我想他们大概都是听到了乡村原始诗意的呼唤。

  大自然地貌丰富,河湖、海洋、高山、平原、沙漠、草地、冰川、温泉,等等;它的一些区域四季也特别分明:春秋气候宜人,夏天炎热、冬天寒冷,它从来没想到拿这个季节的气温与那个季节平均一下。大自然的总思路就是:你来了,我就欢迎,至于你们各自能干成些什么,大家同台竞艺好了。你说夏天炎热不好,但作物需要壮籽啊,温度高有利于果实成熟;你说冬天寒冷讨厌,可是大地上对农作物有害的昆虫也需治理啊,不是说“瑞雪兆丰年”吗?雪之所以可以造就第二年的丰收,就是因为它可以冻死一部分害虫。在大自然眼里,没有什么东西绝对好,也没有什么东西全部坏,关键是善用。善用了,很多看似坏的东西都会变好。

  大自然是具有高度定力的,你可以改变一棵草,却很难改变一片浩瀚的海;你可以用空调制造出一片宜人的温度,却无法修改窗外的四季。大自然永远在按自己的逻辑行事,我们可以在小事情上部分地更动它的意志,却不可以从根本上颠覆它的内在思维。比如你看到麻雀偶尔会吃粮食,发动一场运动去消灭它,但你接着会发现来年农作物的蝗虫、飞虱比往年多了许多倍;你看到树木可以做家具、可以烧木炭卖钱,砍完了屋后山坡来一场大雨,你发现不知哪儿来的泥土堆死了你家的屋脚,黄色的山水不断涌进你的客厅、厨房。大自然是沉默的,除了打雷、地震,它轻易不说话,但你不能将它的定力视作懦弱,否则,它就会对你毫不客气。

  没有一个人不希望自己得到善待,大自然就是我们最好的朋友。有过乡村生活经验的朋友都知道,人行走在自然中,是不怕日晒雨淋的。太阳毒吗?我们可以随手扯一把茅草编成一个斗笠戴在头上,这样的“草帽”比你打伞不知舒适多少倍。暴雨大吗?我们可以躲在像张开的贝壳一样的大石头之下,一根头发也不会湿。大自然也会赐给我们无数的吃食,想马上享受,有树莓、野石榴、嫩蔷薇茎、金缨子;想拿回去好好烹饪,有野蘑菇、小笋、泥鳅、甲鱼。累了,石头、土墈可以让你坐,清风、草地可以让你睡。大自然关照、呵护我们从来不求回报,你给它食物,它不张嘴;你给它金钱,它不伸手。

  人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喜欢自然,希望将自己融入与自然共存的朴实而奢华的生活,是我们内心固有的情结。正视自己的愿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予以满足,我们的精神才会真正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