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虞钝伯”冯寿梅
罗兰芬
![]() |
□罗兰芬
上虞篆刻名人较多,如徐三庚、马一浮、经亨颐、叶天底等,但知道冯寿梅的却不多。1990年的《上虞县志》也只载有寥寥几笔:“冯铁生,横塘乡人,职业教师,民国年间以隶书为县人称重。”2019年,笔者查找到冯寿梅著《鸡鸣集》和署名《钝伯印存》(中有“古虞钝伯”印1枚),经过考订,确认和冯铁生系同一人,遂于漫漶史籍中钩沉出民国一篆刻闻人。
冯铮(1888~1957),又名寿梅,字铁生,号钝伯,上虞横塘冯家村人(今驿亭镇杨梅村)。1894年,在父亲创设的私塾读书。1904年,进陶濬宣创办的绍兴通艺学堂学习。1907年,考入国立浙江高等学堂(浙江大学前身),陈布雷为其同学兼挚友。1912年毕业,先后任教于杭州外国语专门学校、上虞县第一高等小学校长、私立春晖小学堂校长、上海私立澄衷中学、上虞县战时中学生补习学校、省立宁波中学等,温文儒雅、学养深厚、为人刚正,对学生勤教严管之余不乏诙谐幽默。去世后,葬驿亭横塘冯家村山上茶园里。
1940年2月,正逢抗战国难时期,冯寿梅到省立宁波中学教书,开始艰苦卓绝的7年流亡教学生涯,颠沛流离2000余里,足迹涉宁波、嵊县、东阳、磐安、仙居、临海、镇海等。抗战胜利后,回到中学继续教国文。1947年,冯先生在自号“金罍山馆”的家里,整理抗战时流亡生涯撰写的避乱及时事见闻,结集为《鸡鸣集》。“鸡鸣”的意思,冯先生在《自序》中写道:“盖余以樗枥无所建树,年届耳顺,不能出政见谠论与士大夫相研讨折冲,而仅得此形秽鸠拙,拟诸孟尝客,诚鸡鸣之类已……鸡鸣二字自拟也,可仰慕也,可藉以自警警人也……”《鸡鸣集》一书由大泽乡(今陈溪乡)王乔龄磬园印刷,扉页上写有“冯铁生先生六十初度纪念刊 同学弟陈布雷拜题”,并盖有“陈布雷印”章。又邀大学同学、海宁人郑宗海(字晓沧)题诗一首:“故人久别重相见,猛忆前尘浑若烟。深诉十年离乱恨,民劳板荡几诗篇。流离颠沛当年事,未定惊魂劫后生。莽莽乾坤何处是,四山风雨听鸡鸣。”正文共4卷,另有附录1卷、补编1卷。体量不大,但字字千金、血泪珠玑,铿锵有力、虎啸龙吟,正所谓人如其名、铁生彰显,堪称“抗日史诗”。
冯寿梅擅长诗歌词阙,书法、篆刻也非常著名。他学习魏碑、汉碑、篆籀和甲骨文,研究文字学、金石学、考古学,又工铁笔,治印喜参徐三庚字法,边款常以隶书刊记,为民国时著名印人,与沪上名手赵云壑、陶冷月、吴湖帆、金梦石、郑午昌、商笙伯等交往甚密。著有10余万字《金石史》书稿,未出版,后遗失。1922年,冯寿梅把自己多年的刻印成就辑为《钝伯印存》1册,尺寸14.5cm×26.5cm。书封有“钝伯印存 壬戌冬月雪舫署”隶书题签及“沪江雪舫”印(林雪舫,闽县人,沪上楹联家和刻印家)。全书30页,每页钤印2方,间拓边款,总录印60方。1954年6月,冯寿梅回到上虞,落脚丰惠镇东门外落马桥,回忆撰写《冯寿梅自传》,后去世。2018年,上虞区史志研究室出版《〈鸡鸣集〉校注》,以告慰先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