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清音初未了

吴滔《山水清音图》

  □朱积良

  吴滔(1840~1895),字伯滔,号铁夫,又号疏林,晚清著名山水画家,浙江桐乡崇福镇人。他生性淡泊,不慕名利。山水初学西泠奚冈,有清润超逸之致,取法高古,苍秀沉郁,水墨淋漓,一洗枯槁甜俗之习,卓然成家,名重一时。晚年则趋于雄放,且多以水墨为之,笔墨愈显苍茫沉郁。兼能花卉,墨色浓淡适宜,颇似张安伯。能诗,亦工书法。晚年师法造化,雇舟沿运河北行,遍游名山胜水,沿途赏景写生,归后作长卷,将江南水乡风光尽收笔底。

  吴滔家居桐乡石门西横街“来鹭草堂”,终年闭门作画,前来求书画者极多,以至常“履满户外”,名闻于时。吴滔在他的画室中挂着两副对联:“花前薄醉偶然得,身外浮云何足论。”“莫怪空廊无客到,此间只合住神仙。”从中可窥见吴滔与世无争的胸襟和布衣画家的潇洒。吴滔在沪上曾师从陶绍源学画,可惜没几年陶氏就去世了。后来在沪杭一带鬻画,名声大振。同治十二年(1873)在杭州遇到书画篆刻名家吴昌硕,两人意气相投,欣然订交,由此结下了深厚友谊和结识了更多的书画朋友,当时他与吴昌硕、吴秋农合称“三吴”。吴滔其子吴衡(涧秋)、吴徵(待秋)皆能接其衣钵,并以擅画名闻于世,吴徵更有“青出于蓝”之誉。

  这幅《山水清音图》为清光绪元年(1875)吴滔35岁时所画。此画横23厘米,高33厘米,左有题诗曰:“此间若不是天台,那得长松百尺开。山水清音初未了,呼童还复抱琴来。”钤印“吴滔”,并有鉴藏印“志超墨缘”,系志超氏收藏的作品,为早年江浙颇有品味藏家故物。画中小径蜿蜒,峰回路转。山中有亭轩然,高士独坐其中。亭周古松高耸,飞瀑远挂天际,至山脚犹猛浪若奔。溪筑小桥,书童应主人之唤,正抱琴徐来。吴滔落笔淡雅,墨色沉静,运用干笔渴墨,层层积染,用笔虚而灵,涩而润,运笔轻松丰富,绝无一丝燥气,极好地表现了浙东山水清幽、林木深秀、苍润欲滴的神韵,画家内心的适意安详、高洁旷远亦因之跃然纸上。

  中国古代山水画从元四家,至明代董其昌,再到清初四王,一脉相承,雄踞山水画正统。他们注重笔墨,追求平淡安闲的韵致。《山水清音图》画面虽小,但山野深秀之气扑面而来,处处流露着灵动静谧的风神。时人评价吴滔“山水画取径高古,笔致超卓,苍秀沉郁,水墨淋漓,一洗枯槁甜俗之习”。解读此画,可知吴滔走的路子正是中国古代山水画正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