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寝室

  □陈鲁民

  2023年新当选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赫晓东和郭世泽,曾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室友,而同寝室的另一名室友韩杰才,早在2015年就当选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一个寝室出了三位院士,网友们纷纷赞叹说,他们是中国“最强寝室”“天花板级室友”。

  其实,赫晓东们的“最强寝室”并非首创,早在2015年就有过这样的先例。王光谦、胡春宏、倪晋仁三位院士,也曾是武汉大学的同班同学、清华大学读研时的宿舍室友,因三人同岁,都属虎,他们就将自己的2号楼474寝室题名为“三虎居”。歼20飞机总设计师杨伟与运20飞机的总设计师唐长红,则是西北工业大学读书时的上下铺,堪称“最强上下铺”。

  美国还有个“最强研究所”,著名的贝尔实验室也是人才扎堆之所在,大牌科学家比比皆是,其中有8个诺贝尔奖得主。他们携手共进,互相激励,成立以来,共获得25000多项专利,平均每三天就有一项专利问世。

  不光科技界如此,其他领域也有这种人才扎堆现象。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96班23名学生,无一例外都成功出演过电影或电视剧,被称为“最强班级”。其中陈坤、黄晓明、郭晓冬、李佳、颜丹晨、何琳、张恒等同学已成为娱乐圈内一线明星,成就斐然,家喻户晓。可谓群星灿烂,交相生辉。

  生存环境对一个人是否成才至关重要,这是“最强寝室”给我们的启示之一。“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一个寝室,几个人朝夕相处,互相影响,潜移默化,谁也不可能置身事外。如果同室者个个立志,人人向学,就会形成一个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的小气候,不想成才都难;反之,共居一室,有人打牌上瘾、废寝忘食,有人打电子游戏通宵达旦,有人每天睡到日上三竿,在这样的小环境里,想做到独善其身,出淤泥而不染,也是十分困难的。

  “最强寝室”等事例还告诉我们,人才之所以也爱“扎堆”,是因为他们惺惺相惜、互相欣赏,知道对方的价值,愿意与对方进行深层次交流,并因此获益匪浅。股神巴菲特的宴会,每次都会吸引许多人光临,他们宁愿花几百万元的高价,也要挤进这次盛宴,因为这不光是一次觥筹交错、酒足饭饱的宴会,更是一次高规格的人才扎堆的宴会。

  “最强寝室”等事例还展现了这样的生动景象:人才扎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智慧的火花相互碰撞;高手相伴,“调素琴,阅金经”,灵感的闪光交相辉映;牛人携手,“醉里挑灯看剑”,一起壮怀激烈,金戈铁马;强强合作,群贤毕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他们都从中受益,取得不凡成就,实现共赢局面,也将会在历史上留下光彩的业绩。

  人才扎堆的“最强寝室”是美谈,更是奇迹,弥足珍贵,令人欣慰。但愿这样的奇迹还会继续问世,出现更多的“最强寝室”“最强班级”“最强院所”。这样,神州大地就会龙腾深潭、虎啸山林,人才济济,各显身手,科学与时俱进,财富充分涌流,国家空前强大,人民日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