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知新堪为师
陈荣高
□陈荣高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温故知新堪为师。“温故而知新”有多种解释:其一,温故才知新,温习已学的知识,并获得新的领悟;其二,温故及知新,既要温习典章故事,又能努力撷取新的知识;其三,温故再知新,随着阅历的丰富和理解能力的提高,回头再看以前了解的知识,总能从中体会到更多的东西;其四,温故为知新,通过回味历史,而可以预见,以及解决未来的问题。
我理解,温故为知新,这才是为人师应具有的能力。综合四种解释,也许更为完整。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能有心得、有领悟;也要尽力吸收新知识,如此,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这样融会新旧、贯通古今方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他认为,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这一学习方式不仅在封建时代有其价值,在今天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方法论。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以过去所学知识为基础的。
“温故而知新”,其人“可以为师”,指明了“为师”须具备什么条件。这“为师”不是泛指给别人当老师,而是特指给官员,亦即需要去处理社会、家国大事的人出谋划策的谋士。孔子一生周游列国,目的在谋求官职,争取参政辅政,教学生也主要是教他们如何做官。“可以为师矣”的实际含义是:可以给主政者当参谋、出主意了。
俗话说“活到老、干到老、学到老”,学习是一个人一生中的大事,要做到终身学习不辍。工作需要知识,知识由学习而来,这是一个常识。孔夫子的弟子子晏说:“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读好书才可以当官,当了官之后更需要读书。一个人要走上领导岗位,就得好好地学习,先练好基本功;走上领导岗位之后,更应重视学习。通过学习,获得必要的知识,进而转化为能力,这样才能当个好“官”。
怎样端正学习方法,我想在思想意识中要时刻有一种知识危机感。每一个干部,即使你已有较深厚的文化基础和较扎实的工作能力,面对不断发展的社会和不断变化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如果不能持之以恒地坚持学习,是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的。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不能生吞活剥,不求甚解,要眼脑并用,眼手并用,边看边想边记,切实弄懂书中的深刻含义。要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检验理论,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要精读与博览并重,既要学懂弄通,掌握精髓;又要广泛涉猎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说的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