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与企业管理

  ■吕云祥

  北宋宰相赵普辅助宋天子治理天下有方,究其原因,他说这与自己刻苦攻读、活学活用孔子的《论语》一书有关,即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

  标榜《论语》能够治理天下,其目的大概是为了抬高这部“群弟子,记善言”(《三字经》)之书的地位,从而宣扬孔孟之道的“神通广大”。

  我认为,赵普的“半部论语治天下”,虽然不免言过其实,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适当地、灵活地运用《论语》中的某些思想观点,对优化企业思想工作、完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却是大有裨益的。

  比如,《论语·颜渊》篇云:“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子路》篇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都是强调领导者必须以身作则,为人表率。这对企业管理工作者来说是何等的重要。这些见解或观点,完全符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工作方法,即“言教与身教相结合,身教重于言教”。实践证明,企业管理者如果以身作则,带头奋进,那么各项工作开展就顺利,效果也明显;反之,亦然。

  又如,某地有两家性质相同、规模相似、政策相类的企业,一家比较重视管理,而另一家却疏于治理。结果前者职工思想稳定、安居乐业,企业兴旺发达;而后者的不少职工纷纷投向前者,企业形势每况愈下。前者企业老总在总结经验时说了句《论语》中的话:“近者说(通‘悦’),远者来。”这句论语的意思是:“近居之民,因政治清明而欢悦,远居之民也都乐于前来依附。”这也说明该企业的管理是受《论语》启发的。其实,每个企业管理者都应明白,任何工作都是人的工作,管理工作更不能脱离人。企业要求得稳定,首先要求得人心的稳定;企业要求得发展,也要求得人心的稳定。

  理论工作者常说的企业文化中有一种叫“情感优势”,我看也源于《论语》,至少《论语》中早就说过,即“只问人,不问马”。《论语·乡党》云:“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厩是马棚,子指孔子,意思说,马棚被烧毁了,孔子退朝回来只问有没有烧伤人,而没有问有没有烧伤马。《论语》中记载这事,说明孔子是相当关心人的。“只问人不问马”这种理念,如果运用到企业管理中去,成为一种企业文化,一定能够强化企业的情感优势,调动职工积极性。

  《论语·公冶长》有言:“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许多企业家之所以经营得法,生财有道,事业有成,这同他们创业时放下架子,虚心好学,向人求教是分不开的。有的企业家还把《论语》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时告诫自己。

  中外不少有名企业家因为注重运用《论语》中的某些思想观点,创业获得成功。外国有一位企业家还写了一部《新编论语》,把《论语》与企业经营管理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颇值得《论语》“发源地”的我们学习的。

  《论语》是我国儒家经典之一,冠《四书》之首,共20篇,其间处处有为人之道,处世之理。企业家若能恰到好处地加以应用、发挥,自当受益匪浅,诚如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所言:“《论语》中的许多论述颇具哲理,能启发管理者的智慧,增强其自身修养,有利于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