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多些真诚少些套路
木须虫
□木须虫
微观点: 一方面,平台要积极作为,保证消费者购物的便利感与享受优惠的获得感,另一方面,市场监管也应及时跟进,倒逼商家守法经营,共同创造“双11”诚信放心的消费环境。
今年“双11”提前启幕,“全网最低价”成为多家电商的卖点。最近,有品牌与不同销售渠道因“定价权”引发争议,内幕如何消费者不得而知,可从消费者体验看,“全网最低价”玄机多多。明明打出“30天最低价”优惠,为什么比不打折的官方渠道更贵?记者调查发现,这与电商平台“一品多价”现象有关。
无论是“6·18”,还是“双11”,促销优惠规则设计复杂、促销优惠不实、虚假打折等,一直饱受诟病。的确,促销优惠规则设计越复杂,显然让消费者准确把握的难度就越大,同时,规则越复杂意味着限制越多,使得消费者能够享受到的优惠远低于台面上宣传的幅度,某种程度会产生误导效应,如果商家利用促销规则制定自主权,用低价优惠的噱头来算计消费者,掘下欺诈陷阱则违背了商业诚信。
商家追求利益最大化无可厚非,但是商业取利亦须取之有道;商业推广需要技巧,提高对消费者的吸引力,通过一定形式的娱乐、游戏方式,提升消费者参与度,增强平台的粘性,本无不可,但应秉承真诚的原则,让参与更简单,跳出“算计”的窠臼。
“双11”是顺应电商发展的产物,设立之初主要出于平台与商家推广的目的,但是随着电商的迅猛发展,网购早已融入了许多人的生活,在电商市场日益成熟的情况下,电商更应重视“双11”对消费者尤其是对用户群的回馈与让利,所给予的优惠可以不大,但必须是简单易兑现的。大道至简,关键是要摒弃短视、急功近利的观念与冲动,把重点放在提高和改善消费者体验上面,多些真诚少些套路。
当然,诚信经营无法完全寄希望于商家的“道德血液”。“双11”即将来临,一方面,平台要积极作为,顺应消费者的呼声与诉求,做好营销策划的筛选、评估与优化,真正保证消费者购物的便利感与享受优惠的获得感,同时,加强平台商家促销的管理,引导诚信营销和公平竞争;另一方面,市场监管也应及时跟进,未雨绸缪,提前对重点平台、重点领域开展行政指导,倒逼商家守法经营,简便价格营销的设计,共同创造“双11”诚信放心的消费环境。
消费者亦当理性消费,既不盲目凑热闹,也不“唯低价迷恋”,轻易被“全网最低价”“30天内最低价”之类标签、噱头所迷惑,避免被商家促销牵住鼻子陷入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