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大学生村医“引得来、干得好、留得下”
何勇海
□何勇海
微观点: 引导医学专业毕业生服务农村、扎根农村,这是“引得来”和“留得下”的关键。
今年4月,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财政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的通知》。“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的实施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能够到乡村服务老百姓。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主任王斌表示,今年已招聘大学生乡村医生5000多人,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有4800多人完成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进入乡镇基层岗位工作。
健全完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是筑牢亿万农民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然而,目前在全国不少乡村,医务人员年龄偏大、专业素质不高,医生队伍不稳定、人才不足,这是制约乡村医疗卫生发展的最大瓶颈。实施大学生村医计划,可以补充优化村医队伍,为亿万农村居民提供更多健康“守护人”,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据报道,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到乡村服务老百姓,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水平也在提升。目前全国已经有7100多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国家标准,占比超过了68%。建成3800多所社区医院,方便群众就医。可见,大学生村医计划已产生一定效果。
实施大学生村医计划,可促进医学专业毕业生更好就业。随着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城市医生行业的竞争越来越大,两极分化严重,有的得到了高岗位、高薪资,有的则处于左右为难、进退维谷的状态,更何况,不少医院更愿意挖一些富有经验的老医生,一些医学生只得转行另谋出路。
“观念一变天地宽”,医学专业毕业生应把就业的目光投向公众最需要的地方,投向偏远的中小城市、县城,甚至可以选择服务农村、扎根农村。今年我国已招聘大学生乡村医生5000多人,还有4800多名定向免费医学生进入乡镇基层岗位工作,这就是一个良好导向。个别学医毕业生看到乡村医疗资源的稀缺性和需求的存在,选择到乡村开诊所,这也是一种创新选择。
实施大学生村医计划,“引得来”后如何“留得下”?医学生就业热衷于大城市的重要原因是学医不易,学制比其他专业时间长、学科内容复杂深厚,医学生在求学阶段需付出更多精力和经济成本,就业时便普遍看重前景和“钱途”。所以,引导医学专业毕业生服务农村、扎根农村,这是“引得来”和“留得下”的关键。
为此,在激励措施方面,大学生村医计划提出,“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工资水平,使其与当地县级公立医院同等条件临床医师工资水平相衔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在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内部分配时设立全科医生津贴项目并在绩效工资中单列”“严格落实乡村医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基本药物制度补助、一般诊疗费政策,动态调整补助标准,逐步提高乡村医生收入”……
同时,还要拓宽大学生村医的职业发展空间。各地应统筹各级医学院校教育资源,加大继续医学教育资源供给,为大学生村医提供学历提升教育机会,支持开展大学生村医能力提升培训,使其能和县级、市级医生一样,不断学习先进的医疗手段,不断提高他们的医学综合能力和实践技能,更好为老百姓服务。
大学生村医的社会保障水平也应提升。大学生村医计划要求,各地应将大学生乡村医生作为招聘引进的医疗卫生人才,由乡镇卫生院与大学生乡村医生签订服务协议,明确服务期限,按规定落实相应社会保障待遇。他们的家人上班、孩子上学等问题也应有相应制度设计。
总之,各地财政、编制、执行等情况参差不齐,哪一项都可能把大学生村医服务农村卡住。如何让大学生村医“引得来、干得好、留得下”,是必须努力破解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