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微评论
【自信从容的中国航天人】
苍茫大漠迎来一年最美的时刻。胡杨挺立,张开怀抱静待英雄凯旋。
在长达154天的太空驻留后,神舟十六号乘组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顺利返回东风着陆场。作为我国空间站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后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博士乘组”用满格的状态交出了满分的答卷,在空间科学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迈出了载人航天工程从建设向应用、从投入向产出转变的重要一步。
就在返回前几天,神十六和神十七两个乘组再现“太空会师”。六人相拥,或许有着兄弟团聚的欣喜、即将驻留的憧憬、依依惜别的不舍……但最终定格在浩瀚宇宙的,是属于中国航天人自信从容的表情。
神舟十六号乘组返回地球途中,和其他乘组一样,当飞船穿越大气层时,会经历一个黑障区。经历高温的磨砺、黑暗的考验之后,他们才能看到最美的地表风景。这段经历常被形容为“真金不怕火炼”,正是中国航天人的真实写照。因为拼搏、所以勇敢,自信从容、步履不停。
【基础教育经费要花在刀刃上】
来自教育部的信息显示,2022年,我国基础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达3.2万亿元,比2015年增加1.3万亿元,年均增长7.7%。“十三五”以来,基础教育各学段财政总投入和生均支出逐年只增不减,为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根基,基础教育的公共需求属性和主要特征,决定了政府的责任主体地位,始终是国家教育财政投入的重中之重。“十三五”以来,在中央与地方的共同努力下,基础教育领域财政投入逐年增加。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比2015年分别增长91%、33%、53%,生均投入水平大幅提高,有力支持了基础教育快速发展。
在尽量消除地区差异、校际差距的同时,为学生和老师提供更多资金保障,意味着公众能够更加平等地享有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随着基础教育经费投入逐年提高,有必要在“严监管”上做文章。只有牢固树立“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理念,完善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才能提升基础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确保财政资金的每一分钱都真正花在刀刃上。
【让大流量自觉走向正能量】
最近,抖音、微博、快手、微信等多家平台宣布,分批次、分阶段引导粉丝量50万以上的“自媒体”账号对外展示实名信息,账号注册主体为个人类型的将显示注册人真实姓名,机构类账号显示企业、机构名称。“大V前台实名制”的举措,开启了让大流量自觉走向正能量的治理新路径。
网络信息内容的生产和传播,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对监管和治理形成巨大挑战。“自媒体”账号屡屡出现违规营利、虚假新闻、假冒仿冒等问题,严重侵害了网民合法权益。鉴于此,我国制定民法典、网络安全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明确了网络信息内容传播规范和相关主体责任。
强化资质认证展示只是加强“自媒体”管理的其中一环。下一步,还需要从规范信息来源标注、加强信息真实性管理、加注虚构内容或争议信息标签等方面继续发力,为构建良好网络信息生态打下坚实地基。部门依法治理、行业强化自律、平台履行职责,全社会齐心协力营造和谐、健康的网络信息环境,必能让网络成为真正服务于社会的公信平台,让网络空间成为亿万人民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