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吃一个月粮食

  ■刘强

  今年农历闰二月,对于农民来说,好像时间的脚步变缓了。我想起小时候一个有闰月的年份,母亲曾说:“今年省着点过日子,要多吃一个月的粮食。”

  母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常以农历记事,在她的时光概念中,每当有闰月的年份,就是一年十三个月。父亲早逝,母亲一个人扛起塌了天的家,犁田打耙、午收秋种,把所有的泪与汗都融进了故乡的土地。依赖种田生存,收入微薄,还要抚育三个子女,母亲唯有勤俭节约、精打细算持家度日。村子偏僻落后,那时还没通上电,把收获的水稻磨成大米是相当困难的事,要用板车拉到十公里以外的镇上加工,一天下来让人精疲力尽。如果遇到连续雨雪天,此项工作更要提前计划,否则家中可能无米可炊。因此,按时准备食粮是母亲必须考虑的事情。

  数着日子吃粮,是艰苦岁月里的无奈之举,也是一种生存智慧,古人早有之。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被贬黄州初期,生活困顿,温饱都是大问题。他把夫人王闰之离京前变卖的些许家产换成铜钱,每月初取出四千五百钱分成三十份,每份一串分挂在住所屋梁的三十枚钉子上,每天早上用画叉挑下一串做当天的生活费,然后将画叉藏起。东坡先生一面量入为出、节俭度日,一面开垦荒地、生产自救,靠着勤俭让他走出了忍饥挨饿的人生窘迫期。同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的范仲淹幼年丧父,饱尝辛酸。他在醴泉寺僧舍读书时,每天煮两升粟米粥,冷却后用刀分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为食,然后将腌菜、酱菜之类切成碎末,加半杯醋、少许盐,烧熟拌粥,如此这般生活了三年。这就是范仲淹“划粥断齑”典故的由来。

  多吃一个月粮食,就多一层对生活的热爱;多吃一个月粮食,就多一个月奋斗历程,生命就多了一个月的精彩。细细想来,人生还是多赚了一个月的岁华。

  “仲春闰月天声佳,天岂有意迟群葩。天公正为老人设,剩添一月延韶华。”是啊,正如南宋诗人姜特立所说,闰二月仿佛是天公专门为老人设置,多增加一个月的寿岁。如今,日子富足了,愿天下饱经沧桑的老人都健康、长寿、幸福,不再为“多吃一个月粮食”而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