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风情
鲍安顺
□鲍安顺
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是说小雪节气,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此时由于“地寒未甚”,故雪下得次数少,雪量不大,所以称小雪。在北方人眼里,小雪不够凛冽,是淡妆的,迷离若逝,像冷美人一样,过于娇美。
南方小雪时节,偶见下雪,雪下得迟,稍纵即逝,若即若离。而在南国,根本没有雪,唐朝诗人张登在《小雪日戏题绝句》诗中云:“甲子徒推小雪天,刺梧犹绿槿花然。融和长养无时歇,却是炎洲雨露偏。”那南国冬景,榕树翠竹,郁郁葱葱,还有熙熙攘攘的花市里,满是菊花、金桔、银柳、水仙等花儿盛开。在南国,人们谈起雪时,一脸羡慕,心驰神往。
农谚道:“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是说小雪落雪,来年雨水均匀,无大旱涝。那小雪下雪,可冻死病菌害虫,来年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另外积雪还给庄稼保暖,利于土壤有机物分解,增强土壤肥力。因此有农谚说“小雪大雪不见雪,来年灭虫忙不撤”“小雪大雪不见雪,小麦大麦粒要瘪”等等,说的都是小雪下雪与丰年的关系,那“瑞雪兆丰年”是祖祖辈辈的农耕经验,充满了生存智慧,是有一定道理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到了小雪,冬天才算真正到来,那小雪节气,是指寒意降临,进入冬季时光,所以小雪又分为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此为自然现象,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那小雪之后,无论下雪还是不下雪,都免不了自然宿命,生成规律。
唐代诗人徐铉诗云小雪:“寂寥小雪闲中过,斑驳轻霜鬓上加。”那诗里小雪,是季候风情,也像诗人鬓染雪,戏言如小雪,拈出三茎白发时,一缕愁丝,躲也躲不掉,只能在寂寥清闲中,匆匆而过。宋代女诗人李清照写雪妙境:“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故应难看梅花。”那雪,无关大小,皆为清寒之境,人生淡醉景象。我更喜欢唐代戴叔伦的《小雪》诗:“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他写的不是小雪季候,而是天空下着小雪,那小小雪花,落在读书人的窗口,让他想象此生境遇,心生忧愁,与寒气渐生。在这诗境里,我想起“独试新炉自煮茶”,在小雪天,泡一杯普洱,看着剔透茶杯里明澈的琥珀色,随水汽氤氲,恍然天光云影,淡薄景致。此时看雪,犹如看花,听曲消愁,煮茶品享,那独处的享受尽是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