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是指什么?

  “知行合一”是明代儒学大师王阳明的观点,针对的是朱熹的“行先知后”。

  王阳明的“知”说的是“思惟省察”,“行”指的是“着实躬行”。“知行合一”其实就是反对两方面的偏颇,即“懵懵懂懂的任意去做,全不解思惟省察”和“茫茫荡荡悬空去思索,全不肯着实躬行”。在王阳明看来,“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就是“行”必须要有一定的“知”(思维判断)来支持;而“知”也必须有“行”,不然就不是“真知”。所谓“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可见,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其实讲的就是“德行”二字。德行必须是真切地“行”出来的,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的“仁义礼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