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和母亲相反的人

  □张珠容

  马来西亚华语作家黎紫书说,她从小到大只想做一个和母亲相反的人。因为在她的印象中,母亲一直是一个被爱冲昏头脑、胆子很小且没有见识的人。

  黎紫书的母亲年轻时被一个相貌堂堂却有家室的吉隆坡建材供应商迷得团团转,甚至为了跟他在一起不惜与家人闹翻。随后,她生下了黎紫书姊妹四人。因为不敢把第二个家庭带到吉隆坡安置,父亲只能在有“锡都”之称的怡保给她们租下一栋房子,然后只在每个星期六下午去一趟,星期一早上就回吉隆坡。

  父亲嗜赌,经常会把原本要带给黎紫书母亲当生活费的钱在赌桌上输光,所以家里时常缺钱,房东、水电局经常找上门来。每次只要有人在外面用马来语叫门,黎紫书的母亲就会把几个孩子全部揽到身边,慢慢地后退,退到房子后头的某一个角落。她不作声,也叫几个孩子不要出声,每次都装作家里没人,以躲避那些人的追讨。

  黎紫书上小学的时候,学校每年年中都有“家长日”,老师会请家长过来,谈一下学生的功课和表现。“家长日”设在平时的上学日,父亲一定不在怡保,所以只有母亲能去。可因为家里离学校太远,两个妹妹也还小,所以黎紫书成为了那个每年“家长日”都没有家长来见老师的学生。其实她明白,太远、太忙都不是母亲不去学校的理由,从小没有上学导致她心底自卑,才是她不想去学校的真正原因。她怕给孩子丢脸。所以,每年的“家长日”,黎紫书都会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看着一个一个同学的家长进来向老师鞠躬。随后,双方攀谈一会儿,家长就可以直接把孩子领走了。看着别人的父母进来时,黎紫书每年都会幻想:母亲今年会不会给我一个惊喜,突然走进教室?但小学六年过去了,她的幻想始终只是幻想,母亲一次也没来过。

  所幸,黎紫书从小对文学就有一股狂热。有一年,她获得了一个奖项——南洋华文文学奖。她突发奇想,要带着母亲去现场领奖。此时,母亲已经接近80岁,身体有些虚弱,行动不太方便。不过,这一次她居然欣然应允。

  黎紫书带着母亲在颁奖礼举办地的一个酒店住了下来。在颁奖礼开始之前,母亲早早就把衣服换了,然后坐在床沿看着女儿对镜梳妆打扮。她看着看着,突然叹了一口气,说:“你跟我真像!只要决定了要干什么事,不管别人怎么说,你都会一意孤行,自己硬走出一条路来。”

  黎紫书听懂了母亲的意思。十多年前,她突然辞掉了一份很稳定、有前途的新闻工作,当了一名没有保障的全职作家。虽是任性而为,最后也总算走出了一条路。黎紫书却不太赞成母亲说的“你跟我真像”这个观点。她透过镜子看着母亲,心里在抗争:不,我才不像你!我一生这么倔强、这么好胜,正是因为我刻意要挑一条跟你相反的路——不轻易相信男人的甜言蜜语,有能力从泥潭当中抽身出来;遇到问题不胆怯,可以挺身而出去解决;散发自信,活成让孩子仰视的样子……总之,不要像你那样活着!

  可母亲说的这句“你跟我真像”像个咒语一般,在颁奖礼举行时一直萦绕在黎紫书的耳旁。坐在颁奖台下,她一边想着这句话,一边推开了尘封已久的记忆之门。她突然发现,自己一直以来只站着看向母亲。

  黎紫书想起小时候家里穷,母亲照顾四个女儿的同时还兼职当保姆,把外面的孩子接回来照顾。并且,母亲照顾别人的孩子一定比照顾自己的孩子更用心,因为她害怕不知道怎么向他们的父母交代。有一回,别人的孩子被蚊子叮出了疹子,她那副惊恐的样子,就好像世界末日来临一般。她也想起有一回深夜起来上厕所,正巧碰见母亲在照顾一个哭闹不停的小宝宝。她显得非常疲惫,抱着别人的孩子不停地哄着。昏黄的灯光下,母亲的那张倦脸刻进了黎紫书的心底。她还想起在家里最困难的时候,平时胆小软弱、害怕出门的母亲居然也勇敢了一回,跟着别人到台湾去打了两年的黑工。只是回来时,她变得干干瘦瘦、黑黢黢的,几个孩子都快认不得她了……

  在颁奖礼喊自己的名字上去领奖之前,黎紫书突然间想通了很多事情。她过去总是想母亲最大的错误就在于她不肯、不愿意对一个男人放手,以至于后面被捆绑在怡保,经常需要一个人辛苦讨生活,不敢给追债人开门,没自信参加女儿的“家长日”。母亲经历那么多难关,其实每一个难关都可以成为她一走了之的理由。可是,她一直没走。黎紫书突然想明白这是为什么——她不愿放弃的不是男人,而是四个女儿、一个家庭。

  站到领奖台的时候,黎紫书望了一眼台下的母亲,发现她眼里噙满泪花。她突然不想做和母亲相反的人,而想和她一样——执着过,一生都不逃离生活的泥沼,守护着四个孩子;勇敢过,为了孩子什么苦都能吃,什么累都能受;她或许从没自信过,但一定喜欢看到自己的孩子自信满满走向颁奖台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