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为什么代指女性

  巾帼是古人使用的一种首饰,宽大似冠,高耸显眼,内衬金属丝套或用削薄的竹木片扎成各种新颖式样,外紧裹一层彩色长巾。这种冠饰罩住前额,围在发际,两侧垂带,结在项中,勒于后脑,既不同于发式,也不同于裹巾,而且还可以随时戴取。

  先秦时期,男女都能戴巾帼用作首饰。到了汉代以后,巾帼成为妇女专用的妆饰。在汉代,宫廷贵族夫人戴帼是一种礼仪,因而,巾帼遂成为妇女的代称。宋代抗金女将梁红玉、近代民主革命家秋瑾,人们都称赞她们是巾帼英雄、巾帼豪杰。

  正是基于巾帼的特殊含义,古人有时以赠送巾帼给男子对其进行侮辱。《三国志·魏志·明帝叡传》提到诸葛亮送给司马懿一顶巾帼,就是讥讽司马懿像个女人,不敢与蜀兵交战。《南史·萧宏传》也记载说:“魏人知其不武,遗以巾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