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陆治《端阳即景图》

  □秦延安

  坡石旁火红的石榴花开得正烈,周围清秀的萱草扬着橘红的小花,近前两株修葺的蜀葵开得雪白。一片花团锦簇,将端午的节日气氛点缀得分外浓厚。这是明代著名画家陆治《端阳即景图》中的情景。虽然只有寥寥数笔的几朵花,却在浓淡相宜、色彩有加中,将端午的气息描摹得十分热烈。

  《端阳即景图》纸本,设色,是陆治晚年的得意之作。细品此画,虽隔近半个世纪,但画中素雅之下的节日喜庆仍然不减。整幅画以淡墨乾笔疏疏勾出的几块坡石作为主框架,虽然位于画中有些突兀,却为后面的花草增加了背景,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后部之石以淡墨造型,加以苔点,生机顿显。前石隐藏于花草之下,于若隐若现中增添了几分情趣。重点刻画的石榴、萱草、蜀葵等花叶,均以勾花点叶法重点刻画,勾笔细劲如铁线,饱满热情,而点叶用笔拘谨,但温润沉着,恬美流畅。野草则直接以没骨画法用色彩点染写出,显得生趣盎然。画中取用了宋人院体和青绿山水的技法,轻敷淡彩。乍看之下,远石浑厚,近花娇艳,颇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意境。

  整幅图分布于画作左下,右上均为留白。款署“嘉靖癸亥仲夏,包山陆治画并题”。在构图上,以一枝石榴从左侧横穿入画,在后石两侧上方分为两处,枝头上细碎的石榴花燃烧似火。石头的周围是一簇簇的萱草,瘦长四裂的花瓣彰显着夏意的盎然。图正中石头前是两株蜀葵,虽然只开了三四朵,却修葺高耸似要赶超石榴。整幅画布局合理,景色错落有致,带有浓郁的江南端午特色。我想作者将蜀葵作为主题放入画中,除了蜀葵又名端午花点题之外,更多的还是以花喻人。蜀葵在端午时节开花,故又得名“端午花”,因其高大,可达丈许,花多红色,又被唤作“一丈红”。有诗云:“花于木槿浑相似,叶比芙蓉只一般。五尺阑干遮不尽,独留一半与人看”。蜀葵花娇艳却不媚俗,华丽而不招摇,嫩叶及花可食,皮为优质纤维,全草入药,有清热止血、消肿解毒之功,品性高雅,在古人心目中有辟邪作用。

  陆治出生于书香门第,从学于文徵明门下,取宋代院体和青绿山水之长。作画用笔劲峭,意境清朗,自具风格,往往天造,在吴门派画家中具有一定新意。陆治五十岁时,看穿世事的他便如陶渊明一样,在支硎山过起了淡泊宁静的隐居生活,靠种花自娱,与友相访于花竹间。这样一种甘于清贫悠闲舒适的田园生活,反映于其画中,便是景色瑰丽,意境清朗。创作《端阳即景图》时,陆治已经68岁,此画更是他真实的心境写照。也唯有清逸脱俗的陆治,才有这样的独特构思和超凡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