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犀角雕蜀葵形杯

明代犀角雕蜀葵形杯

  □周小丽

  “红绡焕烂蜀葵开,金弹累垂卢橘熟。端阳佳节竞繁华,角黍堆盘映醽醁。”农历端午节,在人们忙着吃粽子、赛龙舟之时,蜀葵在初夏的时光里,青绿枝叶间扬起圆圆的脸盘,一朵朵向着金色的太阳灿烂地笑着。

  蜀葵,又名“戎葵”“端阳花”等,《尔雅》里注其为:菺,也称戎葵。冠名为“戎”,表明其来源于我国古代的西部民族。蜀葵是罕见的花名中含有地域标志的传统名花。魏晋时期,蜀葵的栽培应用已较为广泛,大文学家傅玄、陈虞繁等人,都写过《蜀葵赋》,记载人们在上林苑、华林苑、铜雀台等皇家园林中种植蜀葵。古诗词记载着蜀葵旧日时光里的风情万种,因其向阳而生,古人又赋予蜀葵忠心的寓意。

  这是一件明代犀角雕蜀葵形杯,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角杯高39.7厘米,口径14.6到11.8厘米。杯随形镂雕,作折枝蜀葵式。主枝至腰处分裂为二,于杯口处合抱,又有小枝盘绕其间,穿插转侧,变化多端。花瓣形之杯口随犀角纹路作螺旋式。杯内底挖刻花蕊。为角形所限,杯体上的枝叶、花苞的弯曲均略作夸张,但总体而言,较为写实。折枝之刀口表现得一丝不苟,镂雕、浮雕、浅刻等技法运用得游刃有余。染色于枝干处稍深,至花叶处趋淡,使角杯于古雅中见妍媚,是犀角雕刻中的精品。

  中国古代从宋朝之后就开始用犀角雕刻犀角杯了,一般都是随形雕刻,工艺精美,费工而节料。因为犀牛角具有清热、解毒的效果,用犀角杯饮酒对身体有益。因而,在古人看来,犀角杯的实用价值是主要的,艺术价值居第二位。端午之时,天气暖和,梅雨将至,炎热、潮湿、蚊虫滋生,是常见的传染病大肆传播的时节,古人素有饮雄黄酒驱瘟辟邪的习俗。想来,使用这样一件工艺精美、外形别致又应端午之景的犀角雕蜀葵形杯,杯中的雄黄酒应该格外香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