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山甫的《寒食》诗
陈大新
□陈大新
李山甫,生卒年不详,何方人氏亦不详。唐咸通(860~874)年间,累举不第,后在魏博幕府为乐彦祯做事,晚年落拓不知所终,有诗名。他有《寒食》诗二首,其一:“柳带东风一向斜,春阴澹澹蔽人家。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万井楼台疑绣画,九原珠翠似烟霞。年年今日谁相问,独卧长安泣岁华。”其二:“风烟放荡花披猖,秋千女儿飞短墙。绣袍驰马拾遗翠,锦袖斗鸡喧广场。天地气和融霁色,池台日暖烧春光。自怜尘土无他事,空脱荷衣泥醉乡。”
通常介绍李山甫《寒食》诗,多取其一,少提其二。其实,这两首诗是紧密联系的,其一重在诗人独卧寒食所感,其二重在诗人出门所见。在唐代,“寒食”是一个重要节日,也叫禁火节,又相传是纪念古贤人介之推的。这天,全民禁火,吃冷食。有禁火则有请新火,故唐人韩翃《寒食》诗有云:“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李山甫的《寒食》诗其一,被一种冷冷的情绪所笼罩,柳条在冷风中飘斜,澹澹春阴遮蔽了人家。三点两点雨,十枝五枝花,总是凄清之意。外面虽楼台绣画,珠翠烟霞,而诗人独卧长安城陋巷之中,冷炕、冷灶,无人相问。《寒食》诗其二,是诗人出门所见。有钱人家的纨绔子弟正尽情寻欢,“风烟放荡花披猖,秋千女儿飞短墙。绣袍驰马拾遗翠,锦袖斗鸡喧广场。”何等热闹的场面,与诗人的凄凉产生了强烈的比照,也让诗人不由发出“自怜尘土无他事”的叹息。如自己这样身无功名、轻若浮尘之人,又有何事可为?还是沉入醉乡去罢。总体上看,《寒食》诗二首格调是消沉的,但由于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尤其是第二首,是具有一定史料意义的。《寒食》诗二首在写景状物、烘托气氛方面的艺术手段,是十分突出的。“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渲染出诗人凄凉之意,不落俗套,又很到位。《寒食》诗其二,则再现了权门富户追逐享乐的狂态。
尽管对李山甫的生平事迹已无法详知,但从现存的资料中,仍有一些踪迹可寻。他的样子据清人李调元《全五代诗》引宋人景焕《牧竖闲谈》称:“山甫美姿容,长发五尺余,尝沐浴后理发,客造焉,疑为妇人,趋出,山甫连呼之方悟。”镜前梳理长发,被友人疑为妇人,的确是美男子。《唐才子传》上说他:“落魄有不羁才。须髯如戟,能为青白眼。平生憎俗子,尚豪,虽箪食豆羹,自甘不厌。为诗托讽,不得志,每狂歌痛饮,拔剑斫地,少摅郁郁之气耳。”从这类的描述中,可以略窥诗人形象。诗人才貌双全,却屡试不第,郁闷的心情是可以想见的,狂歌痛饮,拔剑斫地,恨世间不平。然而,借以泄愤的主要还是诗歌。他的憎俗子,尚豪,能为青白眼,也与他的不得志有关。诗人对“绣袍驰马拾遗翠,锦袖斗鸡喧广场”充满鄙视,不屑之余,更多的是不平。自身的清高和对现实的失望,使诗人以酒买醉,以求一时的解脱。
李山甫诗歌成就是很高的,司空图《偶诗五首》其二云:“芙蓉骚客空留怨,芍药诗家只寄情。谁似天才李山甫,牡丹属思亦纵横。”可见其格调非俗。《唐才子传》说:“山甫诗文激切,耿耿有奇气,多感时怀古之作。”今《全唐诗》卷六四三存李山甫诗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