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匾额乾坤大

“风流宛在”匾

  □王家年

  近年来的拍卖会上,天价匾额往往出自清代皇帝的御笔题匾,皆色彩金光耀眼,气魄壮丽,这也使得收藏者对此类型的匾额情有独钟,拍出高价之后的匾额逐渐引起公众注意。国内匾额收藏主要在民间,有古代翰林匾、状元匾、宰相匾等,数量颇为惊人。

  在收藏界,对匾额的历史艺术价值研究还不够,对同一块匾额的评价和估值难统一。每块匾额的分类、背后的故事、题字者的地位名望都不同,因此匾额很难像字画瓷器那样有一个相对固定的价格衡量标准。不同匾额在不同人眼里的价值差别较大。如有收藏者见到自家祖上书写的匾额,那块匾额对他来说是价值连城的,相对他人来说,他更愿意出高价收购。

  虽然收藏界对一块匾额的评价常不尽相同,匾额收藏价值主要体现在题匾者的身份、历史事件及匾额制作精美程度上。中国历代,数康乾盛世的匾额做工最为精美,极尽奢华。

  旧时有名望官宦人家的寓所,皆挂有功名匾额,以主人之学衔、官阶名作题额,或挂钦赐匾额。如:“进士”“中翰第”“观察第”“都转第”“簪缨世第”“父子登科第”“双凤第”匾等。

  商号匾在民间比比皆是,都出于希冀生意兴隆、财源茂盛,匾额上用词遣句离不开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望。如酒店“太白遗风”“金樽玉液”,香烛店“黄瑞明香”“瑞云名香”,茶叶店“上品熙春”等。书体有的秀逸清丽,有的端庄肃穆,有的笔力雄奇,风格各异,犹如书法大展。

  民居中的堂名匾,如:惇慵堂、介祉堂、乐筹堂、涧松堂、斯敬堂、庶幾堂、礼后堂、两有堂、建崧堂、於斯堂、澜远堂等。笔者的祖屋就挂着“俭德堂”匾。这些堂匾提高了古民宅的文化品位,使古宅生光增辉,体现了主人的文化涵养和处世理念。

  散落民间的匾额面广量大、种类繁多,收藏的难度不小。匾额收藏不仅需花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最主要的是收藏者要对中国历史、匾额特点等有深入研究。第一,查找研究大量文史资料是提高收匾效率最好的保障。依据史料上的记载找到收匾的地方,然后到当地询问和考察。第二,如果询问没有收获,凭借经验,可以到周围村庄看一下。主要找历史久远的大型建筑,譬如有祠堂的地方一般都会有匾额。民间匾额大多藏于乡野人家,历史久远,许多匾额都被当成废品在使用,看看是否有被主人不经意间丢在一旁的。

  匾额题词对人们有纪念、宣扬、教化、激励的作用。匾额种类多,散落地域广,年代跨度不同,所以国内几乎没有专业的匾额鉴定机构,这使得匾额成为了收藏界里的三无产品。匾额真假鉴别不但要对匾额历史非常熟悉,还要有双火眼金睛,仔细鉴别。

  特别是功名匾、商号匾、堂名匾等大多为明、清时代制作,不但书法遒劲雄健或婉丽飘逸,而且蕴藏着一定的历史故事,颇有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已属珍贵的文物,是民俗文化的积淀,它可作为民俗文化的一朵奇葩,在人们心坎上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忆。

  收藏匾额的要义:匾额字体运笔流畅,没有顿感,落款、题跋与主题风格一致;颜色底纹暗沉,为矿物质颜料;皮壳表面有皲裂的皮壳包浆和明显的斑驳痕迹;人物和历史时间相一致;工艺手工制作精细,有的匾额还有螺钿装饰工艺;如果是官匾,一般在匾额的正中上方会有官印或地方府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