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春水生瓷上

清代五彩桃花春水碗

  □程磊磊

  桃花因其花色艳丽,娇美动人,自古便是文学创作的常用题材,被无数文人墨客所赞颂。《诗经》中著名的《周南·桃夭》写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是最早赞美桃花之美的诗句。自此之后,赞美桃花的诗词不胜枚举。而在众多描写桃花的诗词中,有一种把桃花和流水联系在一起,描写春天景象的诗句备受世人欣赏。唐代李白的“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皆成为了千古佳句。

  鉴于桃花流水的意象之美,明代的瓷器上就出现了一种“落花流水”纹样,在回荡的水波纹上漂着朵朵桃花,以示人们对雨水充足的三春季节的喜悦之情,也表达了人们对于幸福生活的追求。自此以后,“落花流水”纹成为了瓷器装饰的常见纹样,历代多有烧制。

  这件五彩桃花春水碗,便是清康熙朝烧制的“落花流水纹”瓷器的典型代表,现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碗口直径21厘米,体量颇巨,口敞,深腹下敛,折腰,圈足。其胎质细密,釉面洁白莹润,碗外壁五彩绘清新桃花春水之景,可见碗口沿下侧绘制桃花枝干,偶有花瓣掉落于水上,泛起层层涟漪。水面波纹随风摇曳,桃花随水而漂,恰有一种落花有意随流水的人生况味。画面整体设色浓淡分明,空间层次感强,俨然一幅自然天成的桃园春景图。此碗画工之精湛,颇有宋、元工笔花鸟之风;且器物胎质细腻洁白,造型工整,绘饰极精。

  康熙时五彩瓷日益成熟、精湛,并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中国彩瓷高峰期。康熙五彩以其绚丽的色彩、精湛的绘画,历来为藏家所重,《陶雅》评点康熙五彩以“奇诡”二字形容。且康熙瓷器讲究瓷绘艺术,许多纹饰都是来自于绘画,或直接由画家提供画稿。《陶雅》云:“康熙五彩能力最大,纵横变化层出而未穷也。”其“人物衣褶最为生动,树则老千槎芽,花则风枝婀娜”。此碗品相上乘,典雅。纹饰线条皆墨线勾勒,豪迈奔放,以墨笔立骨,近看丝毫毕现,可见其受中国画的影响巨大,突出了康熙五彩瓷绘装饰艺术的典型特征,实为一件不可多得的彩瓷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