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澉浦铜军印

澉浦出土的宋代水军铜印

  □朱积良

  海盐县澉浦镇是我省沿海著名的古镇。在宋代,澉浦已是我国东南沿海最古老的通商口岸之一。在封建商品经济空前繁荣、海洋科技文化巨大发展的宋元时期,澉浦港进入了它的鼎盛与辉煌阶段。由于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来为浙北重镇,有“弹丸一地东南重”之称。

  澉浦濒临杭州湾。在宋代,澉浦又是一座军港,为确保港口贸易和国家安全,朝廷开始组建水师军营。南宋开禧元年(1205),置澉浦水军驻扎防患,额1500人,军寨设于镇东海岸,设统制领之,隶殿前司。南宋嘉定、绍定、嘉熙、咸淳年间(1208~1274),澉浦水军由嘉兴府太守节制管辖。

  1978年,在开挖出海排涝工程长山河时,从澉浦镇出土了9枚宋代水军铜印,名噪一时。这九方水军铜印分别是“雄节第一指挥第三都朱记”(元祐五年六月少府监铸)、“殿前司平江府许浦驻扎水军第一将印”(开禧元年文思院铸)、“嘉兴府澉浦驻扎殿前司水军第一将印”(嘉定十六年文思院铸)、“金山防海水军第二将印”(淳祐七年文思院铸)、“嘉兴府澉浦驻扎殿前司水军第四将印”(开庆元年文思院铸)、“嘉兴府金山防海水军统领印”(景定元年文思院铸)、“沿海制置司定海水军第一将之印”(景定元年文思院铸)、“嘉兴府驻扎殿前司金山水军第二将印”(德祐元年文思院铸)和“嘉兴府驻扎殿前司金山水军统制印”(德祐元年文思院铸)。其中第一枚为北宋军印,其他均为南宋军印。它们的铸印前后年代跨度长达185年。

  出土的这几枚宋代铜军印,印身均较厚,背有长方纽,印背纽旁刻有年款,尺寸为5~5.8厘米不等。如“嘉兴府澉浦驻扎殿前司水军第一将印”,边长、通高均为5.4厘米,印背上有直纽,纽两侧有楷书凿款“嘉定十六年文思院铸”字样,印文用阳文九叠篆铸成,章法严谨、苍劲流畅、屈曲盘绕、典雅秀润。由于九叠篆笔画繁琐,且结字难以辨识,可防止伪造,因此唐宋时期出现的九叠篆朱文印一直被以后的元明清历朝所沿用,成了官印的专用篆文。为显示朝廷颁赐的声威,九叠篆又称尚方大篆。

  这几枚宋代铜军印,现收藏于海盐县博物馆。2000年,浙江省博物馆又从中挑选了“嘉兴府澉浦驻扎殿前司水军第四将印”“沿海制置司定海水军第一将之印”“嘉兴府驻扎殿前司金山水军统制印”三枚军印,送至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联合举办的“中国历代玺印艺术展览”,前后展出达半年之久,参观者络绎不绝,盛赞其宋韵篆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