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茶迎冬瓷上开

明成化青花宫碗

  □刘卫平

  时至冬月,天地渐冻,万物归藏,唯有山茶,“具松柏之骨,挟桃李之姿”,凌寒绽放,跃然于大众视野之中。在凛冽的冬日里,为世间生出些许春的暖意。

  山茶树冠多姿,叶色翠绿,花大艳丽,枝叶繁茂,四季长青,于万花凋谢时开花,于百花盛开后谢幕,历时两季,经久耐寒,故有“耐冬”的雅称。正因如此,山茶花成为了历代文人雅客争先赞美的对象。唐代白居易《十一月山茶》中云:“似有浓妆出绛纱,行光一道映朝霞。飘香送艳春多少,犹如真红耐久花。”南宋陆游也有诗云:“惟有山茶偏耐久,绿丛又放数枝红。”皆赞美了山茶花凌寒霜而暗香长久,既有“秀外”的艳姿,又具“慧中”的傲骨。宋代文豪苏东坡在题赵昌的《山茶图》中赞其“岁寒姿”,明画家沈周在《红山茶》题画诗中誉其“雪中葩”。

  以山茶花作为瓷器的装饰纹样,最早出现在元朝,但十分少见。直到明永宣时期,这种纹样才开始较多地出现在瓷器之上。图中这件明成化青花宫碗,便是以山茶花为题材。该碗碗口微微外撇,深弧腹,下承圈足,造型沉稳端庄,线条流畅优美。其胎釉精良,温润似玉。内壁光素无纹,外壁绘缠枝山茶花六朵,笔触细腻纤巧。所绘缠枝山茶花,风姿绰约,妍放盛开,以数点青花绘就花蕊,花瓣以线描手法勾勒,边沿留白更凸显花朵之三维效果。花叶舒展自如,幽雅而不媚弱,青花呈色淡雅清逸,予人以清新悦目、超逸脱俗之感。碗底青花绘“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双圈楷书款,字体端庄工整、雄健有力。

  此式宫碗,原为宫廷膳碗,创烧自成化一朝,前后仅烧造十余年,其制作考究,瓷质上乘,线条比例恰到好处,纹饰设计含蓄隽秀,发色清雅宜人,纹饰独特,引人入胜,予人无限美感,遂成一代名品,后世称为宫碗,影响深远。由于成化御窑拣选严格,传世数量稀少,又因山茶花纹在成化青花瓷器中并不多见,故此碗尤显得珍贵。

  陆游有诗云:“雪里开花到春晚,世间耐久孰如君?”耐冬,是山茶的品。而我们就应该像山茶一样,在悄寂的冬日里,不需与群芳争俏,只为自己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