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微评论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文明。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成为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制定实施相关规划方案、政策措施和建设相关工程项目的重要依据。

  黄河全长5464公里,是我国的第二长河,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人口活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在国家发展大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从这次公布的《规划纲要》来看,涵盖了上中下游水土治理、水资源节约、保障黄河长治久安、建设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城乡发展新格局、补齐民生短板等方方面面,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制定了“任务书”、绘好了“时间表”、明确了“路线图”。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一项重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一地一域之事,更不是一日之功。唯有拿出“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的精神,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黄河一定会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网络安全,在为人民靠人民中谋长安】

  千年古都遇盛会,金秋长安话安全。10月11日,2021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在陕西西安启幕,“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的主题激荡着时代强音。

  网络安全,就在你我身边。环顾网络生活的点点滴滴,有很多场景都在无形中关联着安全问题:下载应用程序,要获取手机权限,怎么办?网购及电子商务,支付环境可不可靠?人脸识别认证,数据去了哪里?接到陌生电话,个人信息为何泄露了?凡此种种,都是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也关乎每个人的安全保障。从这个意义上说,互联网及其应用应该更好地造福人民,唯有做到安全、可靠、放心,互联网才能真正成为人们实现美好生活的好帮手。因此,网信事业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网络安全为人民、靠人民,从来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蕴藏着实实在在的群众利益,必须做到万无一失。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安全可靠、生态良好、天朗气清的网络空间才符合人民利益和国家利益。

  【1.3万项各类证明被清理取消,给力!】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在近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司法部副部长熊选国介绍称,司法部推动修改和废止法律法规192部,组织各地各部门清理取消各类证明事项13000多项,推进行政执法公示、全过程记录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一条条切实有效的政策举措,为优化营商法治环境、政务环境和市场环境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务。

  营商环境好不好,市场主体感受最为真切。曾经很长一段时间里,各种各样的“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让一些企业苦不堪言;“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等问题,给群众带来不必要的负担;执法不严格、不规范、不文明、不透明等现象,损害了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可以说,只有依靠法治力量、运用法治思维、善用法治方式,才能解决这些制约市场主体发展壮大的瓶颈,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着眼现实需求,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我们就一定能不断增强中国经济的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迎来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