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图》里觅清凉

文徵明《品茶图》(局部)

  □张向军

  明代书画家文徵明有一幅《品茶图》,纸本设色。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此图生动再现了古人品茗休闲的雅趣。文徵明酷爱饮茶,曾说自己“吾生不饮酒,亦自得茗醉”。创作《品茶图》时,文徵明已62岁了。此图描绘了文徵明与友人在山林草堂中品茗的情景。画面中草堂环境幽雅,小桥流水,苍松高耸,堂舍轩敞,几榻明净。堂内二人对坐品茗清谈,从跋文可知是作者本人和友人陆子傅。桌几上置书卷、笔砚、茶壶、茗盏等。堂外一人正在过桥向草堂行来。茶水间泥炉砂壶,炉火正炽,童子正在煮水烹茶,身后的几案上摆有茶罐及茗盏。在山林之间,以茶会友,享当下之清幽,是一种休闲方式,也是一种超然出尘的生活态度。

  “江南四才子”之一的文徵明,其寿命远远超过了徐祯卿、唐伯虎、祝允明,活到89岁高龄,这与他淡泊、豁达的生活态度不无关系,这一点从他作品中众多的茶事题材可见一斑。在文徵明看来,煮茶、饮茶,不用追求纷繁复杂的程式,也无需华贵的茶具,只需在大自然的环境中,远离尘世喧嚣,摆脱俗务烦恼,独自一人自斟自饮,或与友人相与会茶,以此感悟人生,追求性灵的舒放。  

  饮茶也是我之最爱,它让我在秋燥之期抵达清凉之境。现代都市生活忙碌嘈杂,让人时常处于紧张浮躁的状态。自从爱上饮茶后,我总是想办法挤出一点时间泡茶独处。或是下午三四点,或是午饭后空闲时,拿出小容量的紫砂壶,泡茶独饮。几杯茶汤入口,茶气缓缓灌注全身,微汗即出。如有凉风吹来,全身通泰,舒爽之至。难怪古人云:“识得此中滋味,觅来无上清凉。”

  其实,这种清凉的感觉还来自于内心。泡茶有洗壶、备茶、煮水、注水进壶、出汤、举杯入口的过程。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培养心性的过程。泡茶期间,让浮躁之心慢慢平息下来,心一静事情的眉目线索顿时清晰,处理起来就容易多了。也可专注于泡茶,暂时忘却身外喧嚣羁烦之事,心安一隅,则烦热顿消,正应了那句“心静自然凉”的古话。

  在一壶茶里寻到清凉真味,也是浮生之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