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名与盲盒
阿果
■阿果
家里的民宿刚营业的时候,我亲自运作过三个月餐厅。拟菜单委实让我好一阵头疼。虽以家常菜为主,但名字取得好,就能给来客体验加分。
菜名很重要。譬如木芙蓉花豆腐羹,被叫做“雪霞羹”,红白清软一碗,听起来美,吃起来鲜。既满足口腹之欲,又能给人以雅的启迪。譬如涮兔肉叫“拨霞供”,来自“浪涌晴江雪,风翻晚照霞”的美景,让吃肉这等粗鄙事,升华了。还有“腌笃鲜”,一念名字,就连带出江南春天的花红柳绿。再有徽州的“刀板香”,名如解穴,让一块咸肉从这个名字里,腾地醒转。
佛跳墙是福州名菜的首席,里面使用的全部是上等食材,包括海参、鲍鱼、鱼翅、虫草等等,味道鲜美,营养极高。因有才子作诗:“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以此得名。其实这个菜最初叫“福寿全”,四平八稳,就跟把刘德华叫刘福荣、梁静茹叫梁翠萍一样,叫人难以接受。
广东开平,是姜文《让子弹飞》电影的取景地。那儿搭起了一个古旧的城门,命名为“鹅城”。脑子灵活的当地人,还修建了一座占地4亩像古城一样的庄园式餐厅。里面有园林,也有海鲜、生畜、农产品展厅。农庄主打鹅的菜品。当年去,我们点了白切鹅、烧鹅、鹅杂浸鹅血,还有一道很奇怪的菜叫酿鹅蛋飞,就是为仿姜文的“让子弹飞”。鹅蛋蒸熟切成块后,裹料轻炸,配酸酸甜甜的蘸碟,吃起来软糯滑嫩、酸甜适口。这么牵强的菜名,放当地倒也显得粗俗可爱,若出现在大都市,想必很多人受不了。还有一次,在饭店点了一道“红山飞雪”,一众人等颇有开盲盒的期待,结果殷殷捧来的是一盘糖拌西红柿,实在过于太虚幻境。
念书时,有一次在食堂排队买饭,听到排在我前面的学长嘴里道:“师傅,来个‘包香’。”话声随“哐当”的饭盘一起扔进窗口,打饭阿姨先给他吃了只白眼,不客气地回:“要包厢去大酒店,这儿是学生食堂。”那兄台指指托盘里的炒包菜嘻嘻笑道:“这个包菜炒香肠可不就是‘包香’。”一下子把打饭阿姨和周围的人都逗乐了。之后,在“包香”的激活下,“包肠”应运而生,成了包菜炒香肠的别称。这道家常菜在校园一度走红。
我自己创新过两道名,一是“青丝酿”。如今说起青丝通常指女子的头发,其实青丝在古代可指青梅切成的细丝。《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三·陌上桑》“青丝为笼係,桂枝为笼钩”,酿青丝,是酿了一年以上的青梅酒里,撒了小鱼一样游弋鲜切的青梅丝,添美感,也增加了酒体的鲜醇。还有个“叶叶有心”,卷心菜当皮,里面包的是笋丁、香菇、猪肉丁、糯米混合调制的馅心。碳水、粗纤维、蛋白质,搭配合理,当菜,也可作点心。名字务实却不那么直白,用心换真心。这两款原创菜品还在沿用,想来口碑不坏。
菜可出新,名无定法。店家呈上一份菜单,应该是送上一个值得期待的盲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