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 梅

  □方竹

  梅是古人称作“岁寒三友”的物事之一。其他两样松与竹,都高大挺拔。唯它曲虬苍劲,在冷风中含苞绽放繁密的花,于至寒时,予人春天的遐想。

  照例蜡梅先开,艳黄细碎,尤其向晚时分,如果背后有山,太阳掉下来时,就像点着了无数星星,那种瞬间的灿烂,叫人流连忘返。

  其实它与梅花并非一科,也不同属,花形、株型都不相同,是两种各异的植物。至于经常被人混同,是因为花时相近,花儿又同样细小吧。陆游那首有名的《卜算子·咏梅》,吟哦的应当便是蜡梅,因为诗人惜其“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而真正的梅花仅有若有若无的淡香,几乎不可能在空气中留存下来,或者诗人表达的只是自己的意愿?

  梅花有红的粉的绿的白的,唯独没有黄的。

  今年算初探,来得早了些,出乎意料在路边看见一棵像是已然开花的红梅,心头不免暗喜,以为有眼福,未即时留下影像是想着到了梅园,那里会有更多也更好看的。

  接近目的地时发现,漫山漫坡梅树都还没有一点消息。刚才不是实实在在看见了?不同品种的时差,还是弄错了,乃花的模样相近的另一种树?

  没有马上返回头去弄个明白,是因为近来我对世界的真相不能不有越来越多的疑虑,常常觉得眼前与远处的事物都难以乃至无法捉摸,既然如此又何须过于较真。

  未花的梅树透着素静,粗杆细枝都光溜溜的,相互重叠交错,尽管杂乱却有韵致,是某个时段自然原本的样子。

  那么何必待花开呢?有树就很好。抱持这样的态度,也就无所谓探不探的,任何日子过来,与梅相对而坐,彼此无言注目,便包含了一切意味和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