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光片羽(四十一)

  □张天野

  门第太甚,余教儿女辈,惟以勤俭谦三字为主。

  【解读】:语出《曾国藩家书》。曾国藩对子女教育很清醒,他意识到自己门第太高,怕孩子们骄奢淫逸,所以用勤、俭、谦三字教育孩子。

  【点评】:门第,在古代是十分重要的。中国历史上有士族,相当于西方的贵族,南北朝时非常兴盛,之后就没落了,为什么呢?古人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很有道理,士族把持权力,越来越腐败,几代后便成了废物。曾国藩注意到了这点,他用“勤俭谦”给子弟上了“紧箍咒”。作为现代人,也要有这种智慧,时刻在教育子女上保持清醒。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

  【解读】:这是左宗棠题于无锡梅园的诗句。意为:胸怀远大抱负、寻求不完美中的圆满、过普通人生活;看问题要高瞻远瞩、做人应低调处世、做事该留有余地。

  【点评】:李嘉诚很欣赏左宗棠的这几句诗,其办公室悬挂唯一条幅写的就是这条格言。上等愿、高处立,这两条没啥问题,一般人都能做到。难的是中等缘、下等福和平处住、宽处行,尤其下等福和宽处行那可是知易行难。不可否认,人是有惰性的,对物质享受十分热衷。克制欲望,用更高的愿景来指引自己,无论对政治家、商人,还是普罗大众,都是有益的。

  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

  【解读】:诗句出自杜牧《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杜牧替朋友鸣不平,睫毛就在眼前却总是看不见,大道本非身外还去何处求?

  【点评】:杜牧这两句诗可谓言简意赅,发人深省。睫毛离眼睛最近,却最容易被忽视。推而广之,许多我们司空见惯的事情仔细想来也是不合理,却从来没想到去改变。譬如,父母忽略子女的长处、老板不重视员工的创新等。有哲人说:世界上从不缺少美,缺的是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但愿我们都能有这么一双“神奇”的眼睛。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解读】:诗句出自赵翼《题遗山诗》。遗山即元好问,赵翼感叹说,国家在动乱的时代是非常不幸的,可这样的时代却更能激发诗人的激情,更能打开诗人的襟怀而写出不朽的诗句。

  【点评】:赵翼这两句诗非常有名,它点明了文学真情实感的重要性问题。现在的文学作品大多有无病呻吟的通病,反应老百姓生活的少之又少,这样的作品自然成了空中楼阁,无人看好。反观民族危难之际,却常有许多大家横空出世。当然,我们不是盼着国家纷乱,而是希望作家们有忧患意识,能沉下心来,大部头才能应运而生。文学如此,科学、产业等亦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