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闻川过年看江南旧俗
欧福泰
![]() |
丰子恺《爆竹除旧庆升平》 |
□欧福泰
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在古代曾被称为闻川,地域很大,差不多包罗嘉兴北部区域。当地老百姓把春节过年当作一件大事,十分隆重,古闻川也不例外,我曾担任《王江泾镇志》主编,也曾经对此作了一些探访,知道王江泾一带百姓以前的过年习俗,现记载一二。
过小年是以前闻川百姓切切以盼的。在这一天中,闻川百姓人家摆好供品,向玉皇大帝“说好话”,如果谁家没有进行这一程序,那么就认为是“大不敬”,如若玉皇大帝一不高兴,怪罪下来,这户人家要“触霉头”的。于是乎,一般百姓都要在农历十二月二十四这一天过“小年”,也称为是“祭灶日”。这一天,闻川的家家户户都要做“廿四粑粑”。这种“廿四粑粑”大多用糯米粉制作,如富裕一点的人家,粑粑馅子可以使用鲜猪肉、赤豆沙、糖萝卜等,贫穷人家可以用白菜、青菜等蔬菜馅来代替。一家人吃过“廿四粑粑”后,就到灶头间“祭灶”,也称“送灶”,就是家人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点上香烛,供上糕点、麦芽饴糖、荸荠、慈菇,敬上纸箔,然后将灶君像“请”出神龛,连同纸马一起,放在地上已堆好的稻草、扁豆藤上一起焚化,送其上天。因为传说灶王爷是玉皇大帝专门派来监督地上百姓生活起居、言行举止的,不把他服侍好,弄得灶王爷不开心,他到玉皇大帝面前一告状,会给家人带来不利。每当这时,一家人就要围着火叩头祭拜祷告,说的话无非是请灶王爷到天上去对玉皇大帝说些好话,来年降福于自己家。也就从这天起,家家户户都要打扫檐尘,也就是一年一度的家庭大扫除,干干净净迎新年。
农历十二月三十(小月为十二月廿九),就是除夕了,俗称大年三十、大年夜。在大年三十前,家家都已置备好年货,杀鸡杀鸭。有的富裕人家还杀猪、宰羊,一些家庭不甚富裕人家则几户凑着宰一头年猪大饱口福,祭祭自己的“五脏庙”。一些家庭主妇则划方糕、做印团、爆米花、煎冬米糖。在外地的家庭成员无论多远,都要及时赶回来与家人团聚。这天上午,各家各户在房屋中堂设馔祭年神。形式一般是在中堂放一只方形供桌,桌上盛放着一只煮熟的大雄鸡。为什么要杀鸡而不是杀鸭呢?因为“鸡”和“吉”是同音字,意寓百姓期盼吉祥,期盼来年吉祥如意。斩杀大雄鸡时,也不能全毛褪尽,而要在尾巴、两个翅膀尖留三根毛。供桌上还要放一块猪条肉、一段猪肠、两只猪脚、糕点水果、数只酒杯,还有一条活的小鲤鱼请年神。桌边放上两根甘蔗,寓意生活甜甜蜜蜜、节节高升。家人在供桌点上香烛,白场上鸣放鞭炮,烧上纸箔。下午时分,开始祭祖,也就是设一桌丰盛菜肴,放上糕点、酒,焚纸箔祭祀祖宗。
大年三十晚上这顿年夜饭也是十分热闹的。室内烛光齐明,当地百姓称之为“年三十夜满堂红”。吃年夜饭的讲究也很多,首先就是全家不好缺一个人,如缺的话,那就会“来年失落三石六斗饭粮”,也就是下一年的钱财会受损失。所备的菜肴,也多有讨吉利口彩的意思。如上的猪蹄子,谐音就是“提之”,来年可能会被哪个上司看中提拔做官发财;全鱼的寓意就是“年年有鱼(余)”,来年吃喝不愁;笋干烧肉也是隐含“节节高”的意思,因为毛竹生长就是一节一节往上窜;黄豆芽民间称之为“如意菜”,来年做什么都事事如意。家人最好满桌菜肴每盘都要吃到,说是“来年爿爿田稻熟”。吃完年夜饭后,吃一点花生,花生又称“长生果”,寓意长生不老。年夜饭后,小孩是最高兴的了,因为长辈要给小孩发红包压岁钱,俗称“百岁钱”,是希望孩子永远健康。居民一般都要做糯米小圆子,作为第二天大年初一的早点。还要燃起一只脚炉或火炉,全家围着炉子不睡觉,这就是“守岁”。
到了农历正月初一的春节,大清晨就要起床,家家户户燃放“开门炮仗”,寓意除旧迎新。然后男人们要到河埠头去提两桶河水,意为“有进水”。大家都要吃一杯糖汤,吃的早点一般是糯米粉做的白糖汤团,饱含甜蜜、团圆之意。在年初一这一天,规矩也是蛮多的,其中有不好动用扫帚扫地、不好泼水,否则扫地、泼水将财气都赶出家门了,会走掉运气、破财。假如非要扫地不可,必须从外边扫到里边,备一只大桶盛废水和垃圾,这样就是“聚财”。还有不动针线、不打骂孩子、不借钱物、不动刀具、不访亲友。过年旧习俗这天一般是不访亲友的,如在路上遇见亲友熟人,相互拱拱手作个揖就可以了,但口中却要喊一声:“恭喜发财!”听来让相互间都受用欢喜。
年初二开始走亲戚拜年和请吃饭。拜年的礼节,一般是晚辈先往长辈家,女儿携丈夫、孩子先到娘家。主家以丰盛的酒菜招待客人。这样的人来客往,一般要持续到大年初十。大年初四要接灶神,俗称“接灶君”。傍晚在灶台上点蜡烛、香,放上糕点、水果,挂一张新的灶神祃幛、一块“灶牌”,意思就是迎接灶王爷从天上回归至人间。年初五是迎“财神”之日。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生日。财神即“五路神”,意为出门五路均可发财。闻川农家接财神,一般是在清晨起来于中堂设馔祭迎。中堂门窗大开,意为让财神进来。桌上摆放糕点、水果、猪肉、鸡等物。鲤鱼是必不可少的供品,意即“鲤鱼跳龙门”,家中孩子能中个秀才、举人皆大欢喜,能中个进士那就是上上之喜了。家人点上香烛,鸣放鞭炮,庆贺一番。闻川商铺众多,这一天清晨必会早早地敞开店门,灯烛辉煌,盛设供坛,迎接“财神”,也意味着从这天起,店铺新年正式开市营业。
到了正月十五,也就是元宵节,民间也称“上元节”,俗称“正月半”。民间习俗吃汤团,晚上到小镇上看花灯,农民到自己田里守田财,俗称“甩(兜)火把”。天一黑,田野里到处有人手举火把,在田塍上来回跑动,边挥动火把,边高喊“吾伢(当地方言:我的)田里大稻,人家田里稗草”“吾伢田里三石六,人家田里一蚌壳”。这种话语意思有点巴望别家田里收成来年要不如自己,有点小农经济意识,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