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版:人文周刊·浙江潮

父爱如山

  □ 江南布衣

  疫情期间,宅在家里捧着手机浏览信息成了每天的生活常态。近日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张照片:因疫情,河南洛宁的学校开设了网课,家贫没网,父亲便带着女儿到邻家门口蹭网。穿戴严实的小女孩在昏暗的楼道灯下做作业,而父亲则披着棉大衣蹲在一旁守护,寒冷的冬夜,一束昏黄的灯光,一大一小的身影投射在万籁俱寂的楼道里。这照片一出现就引发无数人的眼泪。贫困女孩奋发向上的精神固然令人感动,更多的则是被父亲无声的陪护所打动。父亲的守护是寒夜里最温暖的陪伴,穿堂而过的北风不再那么冰冷刺骨,女儿的学习也有了更多的原动力。

  爱的方式有许多种,相对于母亲无微不至的爱而言,父亲留给我们的爱就显得平静淡泊,也许是一个不苟言笑的表情,或许是一个沉默寡言的背影。其实他们对儿女的爱更深沉,只不过表达方式不同而已,往往要等到自己也为人父为人母的时候,才能真正读懂、充分体会这山一般的父爱。央视著名主持人董卿曾经在节目中谈到:小时候父亲对她十分严苛,为了锻炼她的毅力,父亲每天早上都会要求她在操场上跑1000米;放寒暑假,别的孩子都在玩,父亲却逼她去宾馆打工;在女孩子最爱美的年纪,父亲则不允许她照镜子。她哽咽着说:“自己一度非常不理解,父亲为什么会这样呢?可是当我长大,一直到现在才知道,每个父母都会倾尽自己的所有,去爱自己的孩子!”

  我父亲1949年就参加工作,忠厚老实,任劳任怨,加上文化水平较高,24岁就当上了县城最年轻的派出所所长,却因家庭出身一直入不了党,后又调离公安队伍,发配到商业系统的基层站点,十几年原地踏步得不到提拔。在那个“用不用、成份定”的荒唐年代,老实人吃亏是在所难免的。当年同学们大多留城就业,我受家庭出身牵连被迫下放近10年。知青返城大潮之际想让母亲提前退休自己顶职,父亲迟迟不肯表态,我拖延到最后一批才顶职返城。当时我和董卿一样“非常不理解,父亲为什么会这样呢”,由此对父母颇有怨言,关系一度紧张。

  人到中年才开始读懂父亲,他传承了祖辈老实本分的基因,做事任劳任怨,为人敦厚实在,逆来顺受,安分守己,不敢越雷池半步。当时的我并没有意识到,身为父亲的他经历了怎样的委屈与心酸,饱受过多少坎坷和磨难,如同作家王小波笔下描述的那头挨了锤击的牛一样,一点点地妥协,一天天地沉默下去。父亲沉默寡言、不苟言笑,但他相信有些深情即便不说出口,想必儿女也能够体会知道;有些期待不曾明言,总有一天你会读懂明白。

  母爱似海,父爱如山。父亲就是那个在艰难生活中踽踽独行的人,是那个在长夜寒冬给你温暖陪伴的人,是那个在黑夜里为你举起烛光的人,是那个萧瑟秋风中为你遮风挡雨的人,是那根拼尽全力扛起家庭重担的栋梁。所以不要等到他离去后,再在追忆中去解读他沉默背后的深情。寻常的日子,也要挤出时间多回家看看,与母亲聊聊天,陪父亲下盘棋,这才是给他们最贴心最实在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