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九思
潘彩丽
近年来,读书活动成了推动政协委员学习、提升履职能力的重要实践。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我与大家分享《论语》中的“君子九思”读书体会。
视思明。提醒我们看事情要看清楚、看透彻,不能被表相所迷惑。特别是我们工作中,应深入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全面、准确地认识事物,练就一双慧眼。
听思聪。要磨炼我们的耳朵,在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说法时,要用心去认真辨别真假、虚伪,不能混沌。在一个信息碎片化、自媒体横行的时代,我们该如何分辨听到的信息?读书应当是最好的途径,它可以帮助我们在内心构筑起正确的三观,始终保持初心。
色思温。脸色神情要温和柔和,不能一副严厉苛刻的样子。要做到并不容易,生气的时候,脸色一定不好看;难过的时候,也止不住眼泪。但我们应该尽量平和地处事,尽量宽容地待人。
貌思恭。相貌容颜要恭敬端庄,不应清高傲慢无礼,轻视他人。生活中,常遇到富有才情和技艺的人,也遇到过恃才而骄的人,大家会说“有才的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但我更希望一个人既有“术业有专攻”的底气和才气,更有谦卑待人的平和之气。
言思忠。教导我们讲的话语,要诚恳忠厚实在,不欺瞒、不虚妄。言语是日常沟通的主要工具,要做到言思忠,除要求言语者具有真诚的内心修养与责任感,更需以审慎态度对待每一次表达。如此,方能让言语成为传递温度与信任的桥梁,于细微处涵养个人品德,在人际往来中构筑真诚和谐的社会风气。
事思敬。在面对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认真对待,负责敬畏,而不能松懈倦怠应付了事。这落实在日常工作中,就要求我们专注于职责,不推诿拖延,以精益求精之态对待每一项任务;在生活中,要珍惜日常小事,将敬慎融入习惯。于细微处见态度,于平凡中见担当,是“事思敬”的精神内核。
疑思问。成人的世界里,似乎缺乏了一种承认自己“我不懂”“我不行”的勇气。孔子教导我们,有疑惑有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去请教智者、能者,而不能视而不见,浑浑噩噩。
忿思难。忿怒乃人性本能,却易使人失智言行失衡。要做到忿思难,除需修养内心的克制力与理性,更需在情绪涌来时暂缓行动:开口前先深呼吸沉淀,避免恶语伤人;行事前以“后果思维”权衡,不被冲动牵引。如此,方能让情绪成为可控之力,于冲突中守住理智边界,在人际间留存理解与尊重,既涵养个人胸襟气度,亦为社会注入平和有序的文明底色。
见得思义。孔子告诫世人,面对利益当以道义为先,不贪不义之财,这也是清廉的根基。明代廉吏况钟任苏州知府时,有豪强暗中送来厚礼求通关节,他当场厉色拒收:“财帛若从贪念起,利剑便向腐心来。”遂彻查其不法行径,整肃吏治。此理于今亦然:公职人员面对权钱诱惑时,需以法纪为绳,小则拒受一包烟、一顿宴请,大则在项目审批、民生决策中严守公心。唯有将“见得思义”内化为信念,方能挺直脊梁,筑就社会清廉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