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沉睡农房”变“共富空间”

  □何勇海

  微观点:让一块块焕新的宅基地、一栋栋焕新的农房,如同被春风唤醒的种子,在共同富裕的土壤里,生长出无限可能。

  春日的广东珠海金湾区处处葱郁,青砖黛瓦间焕发新活力。在日前召开的金湾区两会上,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将推动全部行政村成立农房运营服务中心,进一步盘活宅基地和农房。记者走访该区多地发现,昔日破败的村居老屋正蝶变为创业乐土和网红打卡地。截至目前,金湾区已盘活宅基地和农房447宗,预计带动村民增收247万元。 

  金湾区让“沉睡农房”变身“共富空间”的做法值得称道。在一些农村,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大量青壮年村民进城工作、定居,很少再回农村居住,还有一些村民长期外出务工,导致不少农房长期闲置,若算上季节性闲置,比如只是春节等时段偶尔回去居住一段时间,“沉睡农房”数量更多,它们不仅无法实现其真正价值,而且可能因无人维护、年久失修,存在损坏和火灾风险,有的农房因此坍塌,再加上一些宅基地闲置导致荒草丛生,夹杂着一些废弃的农具和生活垃圾,造成了极大的土地资源浪费,影响村容村貌,也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一大障碍。

  金湾区成立农房运营服务中心,推出一系列宅基地和农房盘活措施,积极构建“所有权归集体、经营权放市场、收益权惠村民”的盘活模式,是对国家政策的积极践行,是对让闲置宅基地和农房“活”起来并物尽其用的积极探索。

  具体而言,盘活闲置宅基地和农房可以促农增收。闲置农房可吸引各类人才通过租赁和改造升级,开展创新创业活动,诸如开设木工坊、陶艺坊、国医馆、私塾堂等特色文旅空间,也可以吸引村民返乡创新创业,利用闲置农房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餐饮民宿等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无论是通过出租还是独立投资、入股、合作,农民都可增加收入和就业机会。

  当然,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的盘活利用程度,取决于乡村的整体吸引力。要盘活闲置宅基地和农房,必须完善健全乡村基础设施,提升村容村貌,补齐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短板,让老旧村落变得生活便利,让自然山水独特的老旧村庄变得更生态,让文化资源丰富的老旧村庄变得更有文化气息。盘活闲置宅基地和农房乡村不仅是有效利用土地资源,还实现了“房屋变资产”“民房变客房”“村庄变景区”的蝶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老百姓的幸福靠山。期待全国各地农村有更多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焕发生机与活力,让一块块焕新的宅基地、一栋栋焕新的农房,如同被春风唤醒的种子,在共同富裕的土壤里,生长出无限可能,让每个农村都实现房子有人住、土地有人种、产业有人做、消费有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