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春燕寓意巧
![]() |
| 清代缂丝杏林春燕图册页 |
□彭宝珠
“燕子归来杏子花,红桥低影绿池斜。”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百鸟争鸣。在这姹紫嫣红的春天里,大自然展现出一派蓬勃生机的景象。上海博物馆珍藏的一幅精美缂丝杏林春燕图册页,生动再现了令人心旷神怡的春日美景,让人沉醉不已。
这幅缂丝杏林春燕图册页是一件集艺术与工艺于一身的清代珍贵藏品。长约108厘米,宽约110厘米,铺展开来,一幅生动鲜活的春日画卷跃然眼前。潺潺流淌的小河边,一株杏树姿态横斜,枝干蜿蜒曲折,仿佛在低吟浅唱着岁月的故事。树上,杏花竞相怒放,有的羞涩地包裹着花蕾,含蓄中流露出柔情蜜意;有的完全绽放,尽情展现春天的繁华。在这片绚烂的花海中,燕子轻盈穿梭,羽翼翩翩,风姿绰约,每一只都被刻画得活灵活现,仿佛随时准备振翅高飞,将这份春意播撒至更远的地方,甚至仿佛能听到它们清脆悦耳的鸣叫声,回荡在这美好的春日里。
此图的缂丝工艺极为精湛细腻,巧妙融合了长短戗、木梳戗、平缂、搭缂、构缂及掺和戗等多种缂织技法,彰显了无与伦比的高超技艺。画面中,线条流畅自如,布局开阔大方,色彩搭配既典雅又和谐,层次分明。整个场景栩栩如生,每一丝每一缕都蕴含着匠人的独到匠心,观赏之时,令人忘却尘世烦恼,陶醉在这无边的春色之中,流连忘返。
“杏林春燕”图,不仅深受中国花鸟画家的青睐,也被皇家选为织物上的精美纹样。此纹样表面上是描绘春光的无限美好,实则寓意深远,象征着对金榜题名的祝贺。追溯至唐代,每年春季,由尚书省礼部主导的全国科举考试备受瞩目。举子们历经艰辛,一旦及第,还需通过吏部的进一步考核,才能踏上仕途,这一过程被称为“铨试”。放榜之日,新科进士们齐聚长安曲江杏园,设宴欢庆,这一盛会名为“杏园探花宴”。后来这一喜庆场景,逐渐在古代艺术品中演化成了寓意深远的“杏林春燕”图。
“杏”与“幸”谐音,使得“杏林”成为了有幸上榜者的象征;“春”则寓意着“春闱”,即京城在春天举行的会试。至于为何以“燕”代“宴”,其中蕴含了多重美好的寓意:燕子秋去春回,象征着春天的回归与希望的重生;再者,“宴”与“燕”谐音,增添了画面的趣味性;此外,以“燕”代“宴”,更赋予诗意与画意,使得整幅作品更加生动传神,引人入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