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在中山大学的演讲

  □余娟

  1927年的广州,风云变幻,思潮涌动,青年们对未来充满迷茫与渴望。中山大学的校园里,一场备受瞩目的演讲即将开场,演讲者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

  演讲当日,校园的礼堂早早便挤满了翘首以盼的学生。他们或是带着对知识的渴望,或是怀揣着对社会变革的憧憬,眼神中闪烁着炽热的光芒。当鲁迅迈着沉稳的步伐走上讲台,全场瞬间安静下来,仿佛时间都为这一刻静止。

  鲁迅身形清瘦,一袭长衫,头发如直立的钢针,目光犀利如炬,穿透层层迷雾,直抵人心。他站在讲台上,宛如一座坚毅的灯塔,为台下的青年照亮前行的道路。

  演讲开始,鲁迅的声音低沉却有力,一字一句都如同重锤,敲击着学生们的心灵。“如今的时代,是觉醒的时代,也是奋斗的时代。你们是新时代的火种,要以笔为剑,以思想为刃,划破黑暗的夜空!”他的话语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却饱含着对青年的殷切期望,“你们看那街头的抗争,看那民众的呐喊,这是时代的号角,是我们前行的动力。我们不能在沉默中沉沦,而要在觉醒中奋起!”他的言辞间,既有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剖析,如手术刀般精准地揭示出黑暗的病灶;又有对未来的坚定信念,似火炬般点燃了学生们心中的希望。

  他谈及文学的力量,“文学不是无病呻吟的消遣,而是唤醒民众的警钟。它能如春风化雨,滋润干涸的心灵;能如利剑出鞘,斩断封建的枷锁;能如战鼓擂动,激发抗争的勇气。”他的每一句话都像是一颗种子,播撒在学生们的心田,种子生根发芽,激励着他们投身于时代的洪流。

  演讲结束,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鲁迅的话语,如同振聋发聩的警钟,在学生们的脑海中久久回荡。他用思想的力量,为那个时代的青年指引了方向,成为了他们心中永远的精神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