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日子的温暖

  □陈荣力

  浙东有句俚语:“太阳孵孵,瓜子笃笃。”这一俚语其实有三层含义,从行为层面来说,这是度冬闲的一种常见场景;从生活形态而言,此乃放松身心的休整和调适;而从情感角度考量,这也是岁月的怀恋和乡愁的符码。其实支撑这三层含义的就一件事,平常日子的温暖和滋味,烟火生活的有趣与踏实。

  退休了,空闲的时光如树上掉落的黄叶纷至沓来,譬如拣一个有阳光的日子,窝在阳光房一角,泡一杯茶,晒晒太阳,读读杂志,也算是“太阳孵孵,瓜子笃笃”的一种。

  提到杂志,就想起《万象》。老《万象》是创刊于1941年上海孤岛末期一本面向都市大众的综合性文学月刊,集中了上海沦陷时期最广泛的作家,又偏重于市民视角的知识分子言说,所以吸引了广大读者。而新《万象》杂志,创刊于1998年11月,以阐述评介思想、品评琴棋书画、谈论中外电影、回忆民国掌故等为主,汇集了海内外一大批学者作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我是2001年开始订《万象》的,此前的20多期,虽也曾费心搜罗,但到手头的只有创刊号等4册。2005年12月《万象》休刊,2006年4月旋复刊,至2013年2月最终停刊,共出了15卷计169期。而我的书柜里至2013年2月不再增添的《万象》,总数大约在150册左右。

  150册左右的《万象》,整齐排列在书柜中,内敛、稳重,有点藏书的气势,就像一列阶梯,叠印着我那时读书读刊的足迹。读《万象》的那些年,正是我近40岁至50岁的年龄段,不惑内外的年纪,工作忙也是一个原因,读书难免读得粗糙、功利。新一期《万象》到手,首先读的是自己喜欢的文章,且不甚了了;往往关注的是对己有用的知识。

  而今再读《万象》,犹如捧起张爱玲笔下的“朱砂痣”,得益颇为鲜明,那就是更晓得其好、尤懂得其妙。究其原因,无非三个加持:其一,读书语境的加持,平添一份“风雨故人来”的亲近与默契,好的文章从来不会因时代而逊色。其二,读书心境的加持,减却读书功利诉求后的智性和客观,既是岁月积淀的使然,也是好书好文章教给你的道理。其三,读书场景的加持,冬日暖和的阳光下,泡一杯茶,读半天书,心是暖的,目光是暖的,文字亦是暖的。

  新《万象》创刊号上有这样一段文字:“少年时代常为矫情,每至一处,总是在乎思古的悠情,喜欢的是八大的写意,总觉得《清明上河图》是太过平实质朴的。时光虚度,如今才意识到人面市面街面无比有趣,世人的生活,世事的流转,才真正有着无限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