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上石榴亦馋人
![]() |
| 清代石榴天球瓶 |
□彭宝珠
石榴,这一优雅的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其花期绚烂于每年的五至六月间,而果实则在金秋的九至十月中成熟,饱满诱人。追溯其源,2000多年前,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将石榴引入我国,这种果子便深受古人的推崇,被誉为“天下之奇树,九州之名果”。民间有将石榴放在婚房中的习惯,新婚夫妇的枕头上也绣着石榴,寓意多子多福,儿孙满堂。石榴又被称作“长寿之果”,常在寿宴上作为礼物送给老人。而在宋代,每逢科考,便用石榴果裂开时内部的种子数量,来占卜预知科考上榜的人数,久而久之,“榴实登科”一词便流传开来,寓意金榜题名,也更加凸显了石榴在人们心目中不可多得的珍贵与美好。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石榴因其寓意美好的特点,成为民间喜爱的象征物,也激发了历代瓷器工匠的创作灵感,使得石榴图案频繁出现在各种精美的瓷器之上,成为瓷器艺术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这件石榴天球瓶,高约21厘米,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吸引了我。它直口长颈,溜肩鼓腹,胎质坚硬细腻,展现出清朝瓷器制作的非凡技艺。瓶身通体绘画自然逼真,工笔精细娴熟,仿佛能映照出岁月的痕迹与匠人的匠心独运。
最为引人注目的,莫过于瓶身所绘制的石榴纹样。一株枝叶繁茂的石榴树傲然挺立,成熟的石榴缀满枝头,仿佛能闻到那阵阵甜蜜的香气。熟透的石榴都炸裂开来,露出里面晶莹剔透的籽粒,犹如一颗颗璀璨的钻石,散发着诱人的光芒。这一画面不仅布局精美,图案描绘也极为生动,让人不禁感叹于工匠们的巧思与技艺。
天球瓶又称“千秋瓶”,有“千秋太平”之寓意。这种直口、长颈、球形腹、圈足的球瓶瓷器造型,创烧于元代,明初一度断烧,明宣德年间再度烧成,直至清代仍有生产。因为圆球腹硕大,像是从天而降,故名。清代天球瓶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与发展,特别是乾隆时期的天球瓶更是达到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峰。
石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被视为吉祥物,象征着多子多福、繁荣昌盛。这件石榴天球瓶以石榴为主题纹饰,构图精美,器型饱满大气,端庄而不失柔美,不仅寓意深远,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与祝福。每当我细细把玩这件藏品时,都能感受到那份来自历史深处的温暖与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