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名师爷叶国鉁(外一篇)
甲乙
■甲乙
康熙年间,安庆府有一位刑名师爷叶国鉁,少好读书,性子爽直,人也长得帅气。因科考不顺,年近三十弃举子业,改习刑名,并很快在这一行业干出了名声。他精律例、善判断,后被招入臬署(清代各省提刑按察使司衙门通称),襄理案牍,更是如鱼得水。历任秉臬(执掌刑法的省级官员)都很称许他,同行也敬服他的能力,各项疑案都来请他决断。
虽有越俎代庖之嫌,叶国鉁却从不掠人之美。他助力别人升职加薪,自己却不去钻营取巧。办公津贴不敷支绌,他会以私款填补赔垫;外州县有来费无回资者,他必竭力帮助使其返归。叶国鉁廉而不贪,心性清白。有人晚夜送金请托,他坚辞严拒,一身凛然,正所谓“吏从冰上立,人在镜中行,不愧也”。
历二十年,统计叶国鉁办案不下数千卷,每件都在署中留底,清疏井然。即使这样,他仍分别录下副本,下班时携回家里,另行保存。
由于多年劳累,叶国鉁竟得重病不能入职,便以公事委托其徒辈。久之,立下字据,尽行卸除职责,在家养病。时日久了,每天无以自遣,惟呼家人将架上历年所办案卷取下,逐一重新检阅。每日一卷,阅后无憾,则付之一炬。日日如是,不觉烦累,无形中他竟得以增寿。待数千件案卷焚尽,他疾病似已痊愈。又过经年,某日晨起,忽急召二子,让他们摆香案为其送行,不长时辰竟瞑目而逝。
叶国鉁的故事,是我近日在《怀宁叶氏支谱》中读到的。读后掩卷难忘,特此记述。国鉁公生于康熙戊戌年,卒于亁隆乙巳年,享年68岁。
少年君朴
月前读作家何诚斌《刘橒提振安庆“文气”》一文,深有所感。其时刚好在《怀宁叶氏支谱》中读到少年君朴和知府刘橒的一段有趣故事,这里特作转述。
清代山西人刘橒,进士出身,康熙年间升任安庆知府。他治理有方,深得民心。一天深夜,刘橒率兵丁按例巡城,至西门沟儿口一带。君朴家临街店房因杂务繁忙,还未打烊,灯光从门缝露出。刘橒疑屋内有赌局,命兵丁大力叩门。
君朴家的人未审何事,一时骇惧,遂熄灭灯火,紧闭门户,不敢响动。
刘橒震怒,但他并未强令破门而入,而是在次日追究此案。
天亮后,兵丁登门,君朴家一片惊惶。其时当家男主外出未回,年方十五六岁的君朴挺身而出,慨然就拘。他被衙役带至公堂,躬身长揖,略无惊惧。刘橒询其家业诗书,君朴应答如流。刘橒见君朴虽年少但气质不凡,言语得体,怒容稍减。问道:“你一个稚童,公然以儒风示人,你能文否?”
君朴并不畏怯:“能。”
刘橒遂以“后生可畏”为题,命君朴当堂作文。片刻间,君朴运笔构思,略无停顿。那边刘橒当堂理事未终,君朴这边文章已大体完成。刘橒索视之,不禁击案称好,赐予君朴十个小香囊,以示奖掖。并说昨夜疑窦已解,你家无事了。
当年,君朴参加府试,名列前茅。逾年科试拔以冠军,皖省学政以知府荐补君朴为弟子员。他的学问一时为民间称颂。
此事完满解决,皆大欢喜。从中可见刘橒的豁达和惜才,也看到少年君朴的聪慧机警。怀宁叶氏家谱因此留下君朴这则轶事。另据史料记载,安庆曾有刘公祠,系知府刘橒生祠,在白衣庵前。从中可见他的民望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