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延续年轻人“博物馆热”?

  □吴学安

  近年来,年轻人“博物馆热”持续升温。社交媒体上,越来越多年轻人分享打卡博物馆的体验,线下打卡展览、线上云逛博物馆成为年轻人的一种休闲、社交、生活方式。此前某短视频平台《2023博物馆数据报告》中显示,00后中爱看博物馆相关视频的人,相较其他年龄占比更大。据有关平台统计,关注博物馆信息人群中,18~30岁的总占比近50%。除了线上密切关注博物馆动态,线下逛博物馆也在年轻人中渐成风尚。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让博物馆成为感受历史和艺术之地,这是博物馆的使命和定位。为了创新展览方式理念,让文物真正“动”起来,时下,各地博物馆纷纷出招,推出互动体验、文创产品、数字文物,为年轻文博爱好者提供博物馆全新的“打开方式”。

  年轻人“博物馆热”的表象之下,实质是当代青年对文博展览态度的转变:从不太进博物馆,慢慢地到进博物馆看热闹,再到如今愿意付出大段时间在展览中用心了解、感受文物的历史和文化延承。博物馆游“出圈”,为进一步讲好文化故事、挖掘文物价值提供了路径。

  年轻人“博物馆热”与当前博物馆愈加关注公众需求和积极寻求创新的理念密切相关。一方面,博物馆中“物”的主导地位逐步消解,公众及其需求成为博物馆关注的重心,从而促使博物馆积极策划公众喜闻乐见的展览、教育活动,开发文创产品。另一方面,博物馆紧跟社会发展步伐,不断创新工作方法,进一步拓宽了文物及其背后蕴含的传统文化的传播路径,传播效应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博物馆热”的兴起,离不开大众对博物馆历史文化价值的发现和认同。而要让年轻人“博物馆热”的文化篝火越烧越旺,离不开博物馆进一步挖掘其文化载体功能,与广大青年“双向奔赴”。一方面,要慎重对待商业化、娱乐化的趋势,将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结合起来,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起来;另一方面,要坚持“内容为核”的发展理念,扩大有效供给,提高文化消费品质,推动文化资源与现代生产生活相融合,不断满足当代青年多样化的博物馆旅游需求。

  一座城市,一段历史,一件文物,承载几千年沧桑文化。博物馆也因此主动寻求改变——由保管收藏以“物”为主、被动地等观众来,转变为重视“人”的感受,通过精心策展,引导人们实现从看“展览”到看“文化”的转变。博物馆不仅在让游客近距离触摸历史、接受传统文化熏陶,“博物馆热”也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表现形式,满足陶冶情操的需要。年轻人“博物馆热”“出圈”,让文物背后的故事走向青年走向大众,让文化遗产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能有效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情,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