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冰心在玉壶
李喜庆
![]() |
| 清嘉庆玉羊首提梁壶 |
□李喜庆
近日,一段《逃出大英博物馆》网剧,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关注和喜爱。剧中,一盏收藏于大英博物馆的玉壶幻化成少女,在逃出大英博物馆的路上,遇到来自故土的亲人——一位中国记者,从而展开了一段奇幻之旅。何等玉壶竟有如此魅力,让古人和今人如此厚爱?这让我们想到了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里的那句脍炙人口的诗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于是便有了欣赏玉壶的愿望。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许多把玉壶,其中一把清嘉庆款玉羊首瓜瓣壶,尤为珍贵。
这把玉羊首提梁壶,外形酷似南瓜,通盖高10.1厘米,口径8.9厘米,足径6.8厘米。通体及盖、纽均雕作瓜棱状,腹部一侧凸雕羊首为流,羊角、耳、眼、胡须、牙齿甚至鼻翼等处均雕琢精细,栩栩如生。肩部设3个系纽,上接3柄如意形铜胎掐丝珐琅质地的提梁。壶底中部阴刻隶书“嘉庆御用”四字款。此壶造型独特典雅,玉白如脂细腻温润,弧度圆润优美,线条流畅飘逸,雕刻规整工丽。清乾嘉时期,宫中所造玉器数以万计,而此壶玉质之纯美、造型之精巧、寓意之美好,堪称翘楚。
壶是古时用于盛装酒水的一种大肚容器,相传是黄帝时的陶正,也就是传说中制陶业的发明者昆吾制作了壶,故《说文解字》中有“壶,昆吾圜器也”的记载。壶有圆壶、方壶等造型,最初并无流和执柄,如商周时期的青铜壶,多为酒器、礼器。发展到魏晋,为了倾倒方便,出现了一种加上流和柄的执壶。一般认为,玉壶出现于隋唐时期,并且也是无流壶,唐诗中的玉壶其实指的也是无流壶。目前最早的玉执壶始见于明代,造型多借鉴其他工艺门类,图案丰富多彩。明代玉执壶造型变化多样,有莲花形,花瓣形、方壶、圆壶、六角形壶等,有些壶身会浅浮雕阳文诗句或开光雕琢山水人物及各类花卉纹等等。清代玉执壶材质明显优于前朝各个时期,有白玉、青玉、碧玉等多种。而玉执壶也是清代宫廷重要的陈设品,样式极多,除羊首壶外,还有凤首壶、龙首壶等,并且与玉杯、盘成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