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心灵间苗
游宇明
□游宇明
有个朋友开了家生产空气压缩机的厂子,每年利润一两千万的样子,在他居住的小城,也不见得特别突出。房地产生意走红的时候,有人建议他转行,至少可以拿出一部分人力、物力、财力向那个领域扩展,朋友谢绝了。朋友是学工科的,对空气压缩机这行有研究,制造的产品质量别人信得过,转向房地产这个全然陌生的领域,虽然能赚些快钱,持不持久不知道。后来,他所在城市房地产市场饱和,一些企业背上了许多债务,而朋友的厂子一直顺风顺水开到了现在,即使是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也保持了一定的赢利。
我佩服朋友的淡定。朋友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毫不犹豫地为了这种需要清除障碍物。这不禁让我想起小时候父母种菜,他们翻地埋土肥,然后尽可能均匀地撒下种子,当菜苗长到一定高度,便将品相不怎么好的菜苗扯掉,以免它们抢占好苗的肥分。这种活儿,老家有个专门的词叫间苗。人的内心其实也是非常容易超载的,得意时,我们可能自我神化、看不起别人、决策冲动;失意时,我们可能沮丧、自责、抱怨、做什么事都没劲……如果我们懂得像农民种菜一样间间苗,我们的生活一定会变得更加惬意。
行走于尘世,一个人追求利益,很正常。所谓职业,其实就是社会有某种需求,个人通过满足社会的需求获得报酬的行为。但追求利益必须以理性作为引擎。有了理性,你做的事才符合公序良俗、世道人心,有了理性,你的努力对人生才有正向推动。倘若无视环境、条件,唯名是追、唯利是图,我们的心就无法疏朗,外界的阳光便照不进来。
我们也不能刻意算计别人。人不是一座孤岛,不能只是自己跟自己玩,许多时候你得跟别人合作。与人合作,就有个蛋糕分配的问题,应该得的,我们自可大大方方接受;不该得的,我们必须毫不犹豫地放弃。老是渴望“事少、钱多、合作者傻”,一次次占别人便宜,人家跟你合作了第一次,就不会有第二次。原因很简单:利益的饭团只有那么大,你取得多了,别人得到的就少了。一次被你算计,可以理解为忠厚,一次次被你算计,人家无法在心里说服自己。
生命之途一般有好几十年,跋山涉水、越沟过坎在所难免,要一个人遇到挫折时还满脸春风,不太现实,但我们确实要学会及时搬开情绪垃圾。清除了情绪垃圾,乐观、自信才能主宰我们的心灵。鲁迅当年去厦门时,遇到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在教育部的工作虽然恢复,但周围的环境并不使人愉快;与许广平的恋爱由于特殊原因遭受攻击,没完没了。置身于新的环境,鲁迅的心情好了不少。虽然,在厦门大学的生活也未必如意,但比起在北京待的那些年,鲁迅显然更多地找到了内心的自己,他后来说的“我可以爱”,这是对世界的宣示,也是与自己情绪垃圾的决裂。
每个人都想获得好人生,真正的好人生不是当高官、出大名、发巨财,而是懂得经常给自己的心灵间苗,干自己想干的事,过自己想过的烟火日子。中国的古人是聪明的,他们所谓“张弛有度”“吾尝一日三省吾身”,其实都包含有为心灵间苗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