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过之“家门”在哪里

  □张蓬云

  三过家门而不入,历来是说那些勤于职守、公而忘私的人的高尚品格。讲的是大禹治水的故事。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相传他是黄帝的后代,在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和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负责治水。

  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吃苦耐劳,克己奉公,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孟子·离娄下》:“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这是有记载的。

  这个家门在绍兴市。《吴越春秋》有记:大禹治水“闻乐不听,过门不入,冠桂不顾,履遗不蹑”。如今在绍兴西北还有“夏履桥”与“夏履镇”。相传大禹三十而未娶,后与涂山氏姑娘女娇结婚,婚后四天大禹就离家投入治水大业,妻子女娇想念丈夫,便派人于路旁桥头等候,希望他过家门而能小憩。但事业心颇重的大禹肩负太重,哪有时间回家歇息?三过家门而不入,让在桥头等待与丈夫相会的女娇非常失望。后来,人们便把这座石桥取名“禹会桥”,希望他们夫妻相会,以解相思之苦。这座美丽的石桥如今还在,这一风景与传说仍在江南流传,成了抗洪治水的经典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