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半农翻译剧作《茶花女》

  □周惠斌

  法国作家小仲马的经典小说《茶花女》问世后,深受世界各地读者的喜爱而风靡一时。小仲马因此又写出剧本《茶花女》,把小说搬上了舞台。1926年,新文化运动先驱刘半农将剧作《茶花女》翻译成中文,由北新书局出版。

  刘半农翻译此剧的初衷,是希望能够通过它引进西方民主、自由的春风,在万千国人中掀起一点波动。因此,他在《译者的序》中写道:“我费了一个多月的工夫,把这一本戏译出,意思里还可希望国中能有什么一个两个人,能够欣赏这一本戏的艺术,能够对于戏中人的情事,细细加以思索。”

  除了译序之外,刘半农还写了《序外语》,扼要介绍了自己翻译过程中的原则和方法:“翻译上的直译与意译,是永远闹不清楚的一个大问题。我这个剧本,却是偏于意译的。我以为绝对的直译与意译都是不可能;斟酌于其间而略有所偏,则亦庶乎其无大过矣。”刘半农在翻译时,十分讲究人物对话中语句的顺口顺耳,略偏于意译,坚决反对乱译,为此字斟句酌,颇费心力;他允许按照国情,适当改动某些情节,但反对乱改,这些都显示了他作为翻译家的严格和宽容。

  《茶花女》译本出版后,不少剧团纷纷据此在各地演出,著名音乐家赵元任还为剧中的《饮酒歌》谱写了曲子。